8/15/2018
编者按 Common App申请系统已于本月初开放,Ivy Lab暑期文书营也已进入高峰期。今年,我们在纽黑文和北京分别开设文书写作工作坊,已有超过45位2019年申请者在这里完成了精彩的的个人陈述和加州系统文书。由学生导师、文书支持团队、文书终审委员会形成的阶梯式文书辅导模式,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保留自己的鲜明个性。文书季故事中,Ivy Labs导师们将分享他们指导学生进行文书写作的经验与策略,更有当届申请者分享写作雷区,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与参照。
当我还是一名学生,在哈佛上创意非虚构写作课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了李翊云这位华裔作家。
“What a long way it is from one life to another, yet why write if not for that distance?” 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的道路是多么漫长,然而倘若不是为了这距离,又为什么写作呢?她在书中写道。我没有见过这位作者,读这句话时,却好像能听到她在我耳边不经意而又严肃地诉说。
我不是一位作家,我是一位老师,但这生命之间的相通又何尝不是教育的意义呢?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的道路是多么漫长,然而倘若不是为了这距离,又为什么写作与教书呢?
成为一名美国本科升学规划导师后,每年暑假,我都会指导学生进行文书创作。但与其说是指导写作本身,更多时候,我是在陪伴学生一起体验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的道路。
这条道路不是很好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写作者,即便是,也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写作者。而我想通过文书写作营的不断练习与思考告诉他们,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比什么都重要,每一条道路的风景都独一无二。因为篇幅有限,我想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在此暂且取名为《我的平凡》。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很普通,Xinyi老师,我真的写不出来。”
这是Kevin来到写作营后和我说的第一句话。说实话,我并不意外。彼此接触超过一年时间,我知道Kevin的才能体现在数学和化学,面对文科,他能逃则逃,却最终逃不过文书这一关。
“你必须自己写,我不会帮你写一个字的。”我严厉而决绝,并让Kevin把自己从小到大所有能找到的照片统统发给我。我们俩坐在一起,花了整整一周,倒不是去讨论主文书如何开头、发展、结尾,而仅仅是学习看图说话——如何对着一张饱含有趣记忆的照片,写下一段充满想象力的叙事性英文。这个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简单的写作练习,对于Kevin却难于上青天。正因如此,每天观察到的细微进步都尤其可贵。
“不错,这句话的信息很有效。”
“今天下午效率很高嘛,一张照片能写出三句话了。”
“这两张照片之间是不是有因果关系啊?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又哭又笑的?这种矛盾的情感从何而来?”
沿着进步的方向,我引导他从单纯叙事走向情感和思考。
有一天,Kevin对着一张在海边的照片露出了害羞的微笑。“这张照片有什么特殊的吗?”我问他。Kevin说:“那是我小时候妈妈给我报的海上漂流课,我当时连游泳都不会,她非给我报。我学了一个暑假的课程,到最后还没学会。”
慢慢地,越来越多这样的线索浮现:这是我妈妈给我报的、这是我妈妈让我做的、这是我妈妈给我拍的。
“那你喜欢做什么?”我反问。
他很快回答:“也没什么特别的。”
我心里有点生气:我们一起回顾了你从小到大这么多经历,你如此特别,有那么多爱好。你会做模型、小小年纪带着爸爸游纽约、痴迷数学解题。可为什么一问你喜欢做什么,又回到了“我是一个平凡普通人”的漩涡呢?
“那你每天放学回家都做些什么呢?”
“我去我外公外婆家吃饭,我外婆做饭很好吃,但其实我外公外婆刚认识的时候,是外公教我外婆怎么烧菜的。他们会和我讲他们很多年轻时候的事情,我还会教他们怎么玩iPad!”
他的眼睛终于闪出了光芒。为了等这束光,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做了这么多铺垫。
后来的进展就顺利了许多,Kevin回忆了很多和外公外婆一起做饭的瞬间,反思这个每周重复、看似简单的事件对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和很多同龄人喜欢酷炫耀眼的生活方式不同,Kevin真正喜欢和享受的,是和外公外婆相处,安静地听他们讲述自己年轻时如何相遇、相爱和各自的事业。他边听,边在一旁细心帮忙做饭。他愿意耐心分享他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教外公外婆怎么使用高科技产品,并百吃不厌老人辛苦做出来的饭菜。
于是,Kevin的整篇主文书都在探讨他从小到大自己的“平凡”和他人眼中追求“卓越”之间的抗争。这种抗争在平日生活中被“没什么特别”而掩盖,而在写作里,他终于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
“也许最终,平凡里也是有卓越的吧。”这是Kevin文章的结尾。
Kevin是去年暑假参加Ivy Labs写作营的学生之一。他在7月完成了文书写作,12月便在早申请阶段被心仪的ED学校录取。时间过去一年有余,今年的写作营,有更多学生陆续带着精彩的故事前来,可我仍时常想起Kevin的“抗争”。那番“平凡”与“卓越”的抗争,现在想来,其实是“自我”与“周围”的抗争。这番抗争需要勇气,它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我有幸陪Kevin走过这条道路,也期待陪伴更多学生走过这段需要勇气的时光。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