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导师寄语 | 守得云开见月明——Rikki的通向西北之路

Original 2017-12-19 Ivy Labs 美国常春藤教育



亲爱的Rikki,今天是西北大学放榜的日子。昨夜我并没有睡好,当我迷迷糊糊地逼迫自己睁开眼,点进你的家庭群,看到你的好消息,那一刻,你的西北大学录取信映入眼帘的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升起来,又终于稳稳地落下了。这便是欣慰、心安的感觉吧。

西北大学是你ED的学校,也是你的“女神校”。为了今天,我们一起盼了那么久。越临近放榜,你和妈妈应该也越紧张吧。其实这段时间我又何尝不是呢,为了你的梦想,和你们全家的殷殷信任。我心里非常相信,你一定会获得西北大学的青睐,但录取毕竟是一个综合过程,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在结果揭晓之前谁也不能打包票。作为你的老师,我知道自己一定要稳重沉着,这样我们才能心定而不乱。直到昨天,知道快放榜,我才敢撕下淡定的“面具”,在你的家庭群里说“其实我也好紧张啊哈哈”,但是看到你妈妈在群里说“妈妈当着爸爸的面,在群里表态,无论录取与否,录取到任何一个学校,妈妈都满意,因为你和老师们都已经尽力了!”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感动。

▼ Rikki 收到的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录取邮件

第一次看见你,屏幕那端的你就像我想象中的江南女孩,清秀端丽,说话温和有礼,带着些微羞赧。那时,妈妈这样客观写下对你的评价:“孩子是个中国传统意义的好孩子,在校排名靠前,兴趣爱好广泛,但没有痴迷狂热的爱好和特殊的过人之处。” 

那时的你,在学校是个学业优秀的孩子,也参加过模联, 教小朋友拼音,为乡村小学募集图书,平时喜欢打打羽毛球、做做饭。在我们眼中,你已经有很多优点,但你也很清醒地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写道:“我喜欢逃避困难”,“我最大的弱点:缺乏鲜明的个性特点”,“我希望:自己提升组织活动的能力,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头脑风暴中,我们无话不谈,每一次沟通都被认真记录在我的谈话笔记里。后来,很多我们的学术与课外活动规划,灵感和源泉都来自那时候一闪而过的,看似轻松不严肃的交谈。如今回看,却印证了我很久以前看到的一段话:“当时间过去,回顾的时候,就会发觉:很多改变我们一生的节点和瞬间,当时都只道寻常。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我们讲你喜欢的《落在香杉树上的雪花》,它让你了解到战争是如何影响平民的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战线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复杂。之后,你又去看《寂静的春天》,《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每天在群里和我们分享打卡记录。

我们聊到未来十年内你最想做的三件事。你讲起自己曾看到路边一直被汽车撞飞的流浪猫,你哭了,把它埋在路边。后来的规划中我们也鼓励你去做动物福利保护,你在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助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Momo。而这些经历,后来也成为了你感人的文书之一。

你讲起自己小学时,喜欢和几个朋友业余时间打篮球,却在篮球场上被男生轻蔑无理地看低。当我们继续深入这个话题,你讲起自己从前的一位朋友因“重男轻女”观念在家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没有“放过”你,继续引导询问你更深层次的看法。我发现,你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是很关切的,也表现出了去做改变的潜力和愿望——这就是后来我们规划里的核心主题 “性别平等”的源泉了。

你对STEM领域(科学、工程、数学、科技的合称)很感兴趣,尤其是生物和计算机,但也忧心不少人对此的偏见,他们认为女孩子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天生不如男孩子。你对此的正义感和观察力让我欣喜,而我在那一刻也隐约看见了你身上闪现的“女性领导力”潜力。于是,我们开始去研读白宫对于女性在STEM领域的现状的报告,以及女性领导力的相关书籍。你对此的了解日益加深,同时也积极按照我们的建议与规划,建立起学校的生物社,并跟随耶鲁博士生做未来学者项目的生物研究课题,你们研究了人们的左右手偏好与一些行为的相关性,还研究了人体体温随着一天时刻的变化。

过程中,你遇到过不止一次困难和挑战。你很沮丧,很苦恼。在有一次我们针对“领导力、公共演讲能力”进行讨论的时候,你向我倾诉了在领导团队、分工合作时候遇到的问题:怎样表达自己才能服众也不失人心?其实,我很心疼你,对一个高中生而言,你已经做得很好,但我们都还想“向前一步”,这也是Facebook首席执行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Lean In)一书中对女生们的建议。面对困境,我们可以选择退缩、放弃,也可以选择勇敢地直面它,通过实际行动,积累经验,而切实提升能力。

我们一起选择了后者。

于是,我们共同迎来了大半年的艰辛:为学校主办一场TEDx国际演讲大会。要办这样的活动谈何容易!TED美国官方有着严苛的条款和要求,由于你的学校以前没有办过这样的活动,需要先向TED美国官方申请许可证(license)。期间,因为信息填写不全,第一次申请遭到拒绝。那时候你好难过,对你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挫折与打击!

但你很快振作起来,这次你愈加认真仔细,最后,整份申请表格填写了整整12面,回答了近30个问题,写了近10篇文书——工作量甚至比你申请西北大学时还要大。在不断修改打磨的过程中,我对你的标准和要求可以说是严苛。现在,我还保存着当时写给你的一段推心置腹的长文:

“Rikki:

我们一起工作也很久了,近期尤其涉及到很多写作的内容,也算是对你这一块比较了解。作为你的联席导师,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正好和你分享一些这段时间以来我的一些观察、想法和建议。我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逐渐转变你的写作习惯和思维,真正地提升自己英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不再是国内的应试英语作文,比如托福,而是真真正正的英文写作。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不同,这是我想要强调的一点。中文写作,强调华丽辞藻。而英文写作,看重的是你的逻辑性、前后的连贯通顺性、具体性、精准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英文写作之所以会显得空洞,不知道如何具体,往往是因为平时对生活和事情缺乏思考。在生活中,需要主动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培养起这样的习惯,你的文章才能具体生动。比如,当以后文书写作,如果写到自己在动物收容所的义工经历的时候,就不能够满足于停留在‘我去动物收容所当了义工,这对我来说是次难忘的经历’。多反思,多问自己问题:我去那里做了多久的义工?具体来说,包含哪几点任务和内容?我都具体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对于我是次难忘的经历?这次经历对于我有怎样的意义?它怎么样影响了我,改变了我,启发教育了我?只有有意识地去培养这样的习惯,之后在文书写作,以及面试回答中,才能有满意的结果。

这也是我们之前头脑风暴课的一个重要目的。你会发现,我会问你很多问题;有很多问题,你说完以后,我还会继续追问你,多问你几个为什么,对你说‘你可以再具体讲一下这一点吗’,这些用意和目的,都在于培养你英文表达和写作的思维。

希望你从现在开始,能够认真去思考,有意识地多反思、记录、回顾,关注自己的内心。无论在写作里,还是表达中。能够按照我们的规划,踏实不打折扣地完成训练任务,比如定期去看Pros and Cons, 找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去表达捍卫你的立场和观点;比如去AEON网站,定期阅读它的文章,给自己更多养料和启发,并写一点自己的反思。阅读是摄入,写作是输出,它需要反复训练的机会。你一定会看到成果和进步。

你是一个认真、努力、上进的孩子,我相信你能明白我的意思,获得长足的进步。加油!”



现在看来,我那时候真的好严肃哦。

递交申请后的一个深夜,你接受了TED美国官方人员的视频面试。今年年初,你终于收到消息,申请通过了!这次活动,是你所在城市首个由中学生发起的TEDx活动。那一天,我们兴奋到要尖叫了吧?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特别辛苦啊?但是这一切,于你于我,都是值得。

你曾经说,希望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更有领导力。经历了这些以后,你做到了。因为你展现出的能力,被选为了当之无愧的学生会主席。在夏校申请中,我也发现你进步好大,更加独立、自信,写作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不出意外的,你申请了三所学校,杜克、卡耐基梅隆、纽约大学,全部录取。而在这个过程里你展现出的成长让我欣喜,这又是与前期TED对你的锻炼密不可分的。这或许才是做课外活动真正的意义吧!



回顾这些,感慨万千。当最后真正的申请来临,你的梦校西北大学的录取来到,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了。正如你妈妈一开始写道的那样:“重要的,是在升学过程中孩子各项能力的提升。能力到了,自然而然能申到好学校。”

只是“自然而然”从来都不意味着听天由命或随波逐流,而是为了“自然而然”,日积跬步,以至千里。

回望我们共同奋斗努力的这段日子,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我很高兴,我们做到了。为了“自然而然”一起拼搏努力的日子,也真的很幸福。

12月15日,向平常一样送睿祺去学校,返程往单位方向。路上接到南M的电话,恭喜小潘同学录了西北,我一脸发懵,这才去看手机,学校的QQ群里很热闹,同时也看到了女儿给我的信息“录了录了!”于是第一时间在“美本群”里留言,也顾不上当时还在开车,那时的心情甚是欣喜(多少年没有这么开心过)。激动过后,感觉作梦,“就这么结束了?!”想想包括昨晚在内的一连几个晚上我都睡不好觉,半夜还在想offer什么时候出来,会不会被拒,焦虑还在眼前,现在居然已经结束了,再也不用想文书、面试之类,仿佛犹如在梦中一般。孙老师问我,陪伴女儿申请,一路走来,感受是什么。我认真地想了想,似乎感受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就想到哪说到哪。

第一在感受——纠结是常态

对,就是纠结,很长时间,很多情况下都是在纠结。无论是在高中学校的选择,顾问公司的聘请、标化考试(到了一定的分数,要不要再考)、学校的确立以及专业的选择等的各个方面以及申请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着纠结。我本是B型的双鱼座,典型的选择困难症,在女儿的升学问题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而误导女儿。有时我还会纠结在另一个问题上,女儿的申请我到底该不该参与,还是说只参与一部份,请了顾问公司,就完全放手。整个申请季就在纠结中度过。

第二大感受——信任是黄金

纠结归纠结,终究要做出选择。选择的前提是判断,依据的是信任。我相信缘分,信任孙老师团队,更信任自己的女儿。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和女儿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老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顾虑,咨询她的建议。在这个时候,孙老师表现的非常理性,(可能是因为专业,因为在我眼里更多时候她是一个感性的人)她绝不会因为与我的意见不合而迎合我,我也不会因为她不采纳我的意见而有任何不愉快的想法,因为我们相互间非常的信任。只有充分的沟通和高度的信任,才会将双方的合力最大化,助力孩子申请。

第三大感受——学习是根本

太多的纠结主要缘于陌生与无知。对美国的无知,对美国教育体系的无知以及对美国大学的无知。虽然美国是一个童叟皆知的国度,但是在申请的时候,其实你知道的有用信息很少。整个申请季不仅仅是对于孩子来说,要学的东西很多,其实对于家长来讲,要学的东西也很多。秉着与孩子共成长的理念,我开始关注与美本申请相关的信息。

想想在不久的将来要把心爱的女儿一个人发配到这个陌生国家的某个学校,在那里至少要度过四年时光。我选择了从了解学校入手。在这个方面,孙老师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孙老师对我说:”你先去了解任何一所你想了解的学校,然后我们讨论。”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习之路。记得去年七月初的开始,我每天去看一所学校,然后将我能找到的学校介绍的信息搜集下来,并把自己的想法或是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形成文档,发给孙老师。孙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来和我聊天。有时我都不好意思,一聊时间很长,搞得孙老师都很晚睡觉。因为白天孙老师很忙,她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和我语音,就这样我前后大概学习了有五六十所学校,几乎把前五十的学校(除了哈耶普等特别高大上的学校)以及一些我感兴趣的文理学院全部过了一遍,历时近两个多月。这一轮的学习对我们家在申请季的学校选择方面的帮助之大可想而知。

第四大感受——规划很重要

回顾孩子申请的全过程,我想说的是,由于教育体系、文化理念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美本申请与国内大学申请有太多的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一致充满在整个申请季中,正因为美本申请不像国内高考一般,一考定终身,所以规划很重要。如果确定要去国外读书,越早规划越受益。

我记得是去年五月份的时候与孙老师结缘,以孙老师为代表的团队老师在与我们家做了多次的头脑风暴后,开始了女儿美本的整体规划。指导女儿成功地举办了无锡首场的TEDx活动,鼓励她读二外,建议她上了多个网课,其中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课程帮助最大。

一年半的时间里,孩子的变化是巨大的,无论是在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待人接物上,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很难想像女儿会一个人去美国读夏校,在夏校老师给出不合理的分数时全力力争;能当上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并成功组织多项活动;去做义工并助养小动物,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经历,有了太多的第一次。不仅让孩子的生活更丰富,人格更完整,而且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让孩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的多元化。女儿很幸运,遇到了美国常青藤教育——一家很靠谱的顾问公司,暑期在常青藤写文书的两周时间收获颇丰。

第五大感受——女儿很幸运

女儿运气好,遇到常春藤教育,遇到孙老师,遇到Mia老师。如果说孙老师是指挥官,把握大方向,整体规划,那负责具体实施的就是Mia老师。第一次看见Mia老师,我的心里是打了个问号的,因为这位导师实在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能行吗?在得知她是哈佛教育系毕业,虽然陡增很多好感,终究觉得年轻缺乏经验。但是本着信任孙老师的原则,接受了。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Mia老师对待睿祺亦师亦友亦姐妹。女儿虽然乖巧,但有些小叛逆。我督促她按规划书执行,她不想做的事会比较拖拉(女儿不顶撞我,但也不动),可Mia老师总有办法让睿祺乖乖地去做,按女儿的话来说“按我们年轻人的交流方式。”

我对Mia的信任,不仅是因为她有办法让女儿听话外,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Mia对女儿的呵护和关心。第一次申请TEDx被拒,女儿有些沮丧,Mia边给她打气,边开始了再一次的申请,近乎疯狂的修改,无私的帮助,终于使得第二次申请顺利通过。去美国写文书,Mia老师知道孩子孩子在美国吃不惯,特意把她带到自己家里,做饭给她吃。(因为是Mia男友帮忙一起做的饭,女儿说以后找男友一定要找会做饭的。)申请中女儿遇到困难,比如面试准备等,Mia极其耐心地指导,我觉得对睿祺的关心,Mia老师早已超越了一般老师的范畴,有呵护。日常互动中,虽然我们之间有十二小时时差,但Mia老师总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回复。可能有些建议不是很完美,但看得出是一位年轻人用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爱心在工作。所以女儿很幸运,既遇到孙老师这般气定神闲的专家,又遇到富有爱心的Mia,让她既能自由成长与发挥,又能不走弯路。

第六大感受——平和是能力(幸福的源泉)

其实在整个美本申请过程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压力都是巨大的,所以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是一种能力,是让家庭和孩子幸福的源泉。出国留学,关键在“学”上,所以美本申请是一个过程,绝不是录取哪所学校这一简单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东西,得到了成长,就是收获,学到的东西越多,得到的成长越快,就是越大的收获。拿到offer一方面是意味着申请过程的结束,另一方面更代表了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录取只是表明你在哪个学校学习,如果拿到很好的offer却不能好好学,一点儿没用。况且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独立的个体,花开有早晚,花期有多少,无论怎样,她都是我的孩子。更何况我们作父母的也不是都是名校毕业,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要求孩子呢?所以每当我不淡定的时候,我就想:“尽力就好!”,也不会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

前几日没拿到offer睡不着,昨日拿到offer还是睡不着。潘爸说我:“女儿录了,黔驴技穷了。”

在Rikki西北的录取通知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招生委员会每年都要对成千上万份申请进行评估,你的学术成就,课外成就,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个性脱颖而出。”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女儿变得这么有特色?但是细想之下这也是必然。

“脱颖而出”体现出早期规划的重要性。这与常春藤教育的团队是分不开的。从猫狗流浪协会认养小动物,到上海科创的小发明;从学校社团的成立到未来学者计划;从茶艺展示到举办TED活动;以及夏校的申请以及法语的学习,再加上RiKKi体育方面的成就,学术方面的努力,从爱心,动手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课外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学术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在申请中一一展示,这种全方位、立体的展示,当然能够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来自常春藤教育独有的规范申请流程和对学生的精准定位。我记得Rikki暑假里在美国初次写主文书,写了许多稿,一次次退回,写到Rikki都哭了,到最后定稿,一共写了17稿。回到国内后包括RD的申请,又再次经历初稿 - 修改 - 退回 - 再修改 - 最后定稿的过程。这其中体现出常春藤教育对学生申请有层次地进行把关,有一套规范的流程,才有了孩子文书精美的展现。

Rikki一直以来的问题是对今后的学习方向不太清晰。根据Rikki的特点,导师团队推荐了西北大学和莱斯大学,这两所学校的特点,就是鼓励交叉学科和转学科容易,便于学生寻找到自己喜爱的专业。而孙老师团队通过不断与Rikki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对Rikki的情况了如指掌,才有了量身定制的目标和清晰的定位。另外,Rikki从夏校开始到文书申请,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各项能力突飞猛进,使我非常惊讶。通过团队的指导和孩子的努力,才有了这一次的蛹化彩蝶。

另外,据我了解,国内有的中介存在为孩子代写文书,让孩子改动一下后就上传的现象。我强烈建议以后碰到这样的家长,可以问他一句:“您所在意的是否真的是孩子的成长?”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Ivy Labs申请故事

不只是“数学天才”——斯坦福光环背后的Michael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