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导师手记 | Ivy Labs创始人Alice Sun谈美国本科申请中的“美高效应”

Original 2017-10-03 ALICE SUN 美国常春藤教育

这是美国东北部的某一所著名的寄宿高中今年最新申请结果。这所学校今年有六位中国大陆学生和一名台湾学生申请大学。早期申请中两位女生分别录取了罗德岛设计学院和纽约大学。在常规申请过程中这届最优秀的一位男同学被杜克,布朗,达特茅斯,卡内基梅隆,约翰霍普斯金分别录取;另外一位学霸男同学早申被威廉学院延后,常规申请再被芝加哥大学录取;另一位女生被纽约大学录取,台湾男生被约翰霍普斯金录取;早申被布朗拒绝的另一位男生最终也被弗吉尼亚大学录取。


由此可见美国大学越来越倾向于招收美国读高中的学生,而且这种趋势还会延伸,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意识到了优势,选择在高中阶段将孩子送往美国读高中,因此产生了愈发膨胀的“美高效应”。


那么到底就读于美高的中国学生在美本的申请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优势一:美式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实践


毋庸置疑美国高中的自由包容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了解和接近美式价值观的机会。初入美国高中的同学最担忧的是在讨论课堂,圆桌会议上和当地的孩子短兵相接,很多学生会把这种畏惧归咎于对个人语言表达不畅的担忧,但是我认为这种担心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孩子缺乏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敢也不会主动地去提问题。在经历各种痛苦地融入,美高同学逐渐学会了自主思考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也懂得了如何抗击负能量和压力,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弥补,而这正是我们许多就读于中国高中的孩子所缺乏的锻炼。在多年的咨询经历中,我们常常发现相较于美高的孩子,当国内的孩子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时,他们会很容易情绪崩溃,对自己十分的不自信,很明显的缺乏情绪管理能力。而美高的孩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他们更能自然地的表达和讲故事,甚至还能自信地自我解嘲。

申请中美国大学逐渐把更多的考量移交到对人性良善的关注上,认为良善高于一切技能。在美国高中的不同社区中,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社区活动中去服务社区,慢慢建立起和周围同学相似的美国大学所期待的价值体系。美国读高中的孩子往往会有机会接受道德认知的培训和各种规则意识。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就读于 Exeter,他的学校在他收到了EA学校的录取信后就不再允许他申其他的学校。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当国内的孩子还在遭受强烈的文化冲击,迟迟无法踏出接触新人新事物的那一步的时候,美高同学已经融入了新的朋友圈,积攒起了人脉,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经历。

丰富的经历不仅为美高学生积累了很好的文书写作素材,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书,写出更加符合美国逻辑的作品。美国高中的学生在文书写作的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己独立完成,用真诚的语言讲述自己真实的故事。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她在文书写作之前的一年已经开始坚持每天自己写随笔练习写作,11年级的暑假就已经就自己五个不同的特质写了不同角度的文章。导师更多的是头脑风暴和修改文书的结构和修辞。通常美国高中12年级的第一个月,很多学校英语老师利用英文课的时间辅导和修改学生文书。

优势二:课程设置与大学学业的衔接


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和大学的教学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大学通常更看重学生在高中整个阶段的课程成绩(看曲线是否呈上升状态,来判断学生未来学习的走向和潜力)。 而且大学通常对学生在高中的课程和学习年限的安排有严格要求,就是希望录取的学生有语言能力,人文的素养,健康的体魄,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基础科技知识的储备。9 年级开设数学,英语,第二外语,艺术,基础科学,历史; 10 年级开设 9年级学科的高级课程系列; 11到12年级则主要以大学预修课程(AP )为主。AP是和大学课程衔接非常紧密的课程,经过多个学期渐进教学,学生有时间真正地消化和吃透AP课程所有的知识点,AP考试前一个月老师提供的模拟测试和讲解也同时保证学生掌握了AP的考试技巧。反观之,我们的中国学生虽然可以在考前的突击后取得非常理想的AP成绩,但是并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做到烂熟于心,并且很容易会在考后遗忘掉大部分知识。

美国高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美国读高中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历史,英文和宗教这些文科课程时非常痛苦,因为这些课程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他们提高GPA的难度,而且在计算GPA时,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计算GPA的方法,大学会弱化或删去非文理主打课程,更侧重关注国际生英语语言,社会学,历史等文科的成绩。但经过三四年积累,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了牢固的学术基础。现在许多大学都需要学生提交一份被老师批改并估分的写作样板(如布兰达斯大学),往往美国读高中的学生提供的样本既能体现写作水准的真实性,还能体现学校课业的难度。

2016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到康州著名的肯特高中和英语系系主任(同时也是十年级英语老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他每天平均要求学生至少25页阅读,强调的不仅是阅读量,更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他要求学生主动地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二天在圆桌会议上讨论这些问题。比如最近在读“傲慢与偏见”,他发现中国学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在大的结构上去评判,但是缺乏细腻地从一个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发展的过程,去捕捉社会问题的本质。系主任同时提到新SAT侧重阅读,美高的学校课业特别强化阅读,美高学生的标化准备和学校课业并非矛盾,阅读是帮助两者交叉的最佳途径。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以博雅教育为基石,选课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让美高学生既可以适应如哥大这样既重视通才教育又设置核心课程的大学,也可以适应如 布朗大学这样完全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学校,或者 Sarah Lawrence这种独树一帜重视阅读,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去发展的学校。

优势三:校园升学指导的及时跟进与沟通


每一所美国高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丰富的教学和社区资源。从申请大学的角度而言,校园升学指导的优势尤其明显。很多升学指导有着十年以上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大学申请办公室主任本身就是某所顶尖大学的前任招生官,他们往往能够帮助美高学生得到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每年的秋季,美国大学的学校招生代表会主动拜访美国高中,推介和面试有意向的学生。在申请季中出现错误时能及时致电大学招生办公室去解决,对学生最新的成绩能高效率地,快速地更新。比如,我有一个美高的学生申请了波士顿学院,但是她的标化成绩被无故推迟了,大学发信告知提交标化成绩的最后日期,经过学校升学指导的电话沟通,最后顺利地将提交日期延迟了一周。我的另一个学生被落入哥大等待名单时,他的升学指导既是他的指导老师,又是他的宿监,还是他的体育教练,对他非常熟悉,升学指导直接打给哥大招生办公室询问该学生在等候名单中的排位,并从自己多重身份的不同角度大力推介这个学生,最终被哥大录取。

优势四:平时成绩和推荐信真实可信


美国高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推荐信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公信度。美国的老师认为作为教育者需要有自己专业的判断,包括校长和董事会都会最大程度上尊重老师对于学生的评分,如果学生的学术不达标,老师一定不会盲目地做任何偏离事实依据的评断。作为美国高校招生咨询委员会NACAC的会员,我们从NACAC的报告里面发现,一个申请者的高中平均成绩(GPA)在整个大学招生录取中的比重占到75%。招生官判断一个学生的GPA是否优异时,往往会先把每个学校的课程的设置,评分的标准,老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排名,该学校过往的校友在自己学校的成就等各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招生官可以完全信任他们充分了解的高中。对于推荐信,美国的老师非常在乎自己的声誉,当他们在签字的时候,会有一种宣誓的郑重,会对自己写的推荐信负责任,绝不会存在像中国高中推荐信伪造的现象。

优势五:面试表达与沟通


我们发现在申请过程中面试越来越重要,以前只是最顶尖的学校会要求校友或校园面试,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强烈推荐校友面试或者是借助第三方机构对学生进行面试。今年绝大数大学仍然只是强烈推荐第三方机构面试,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大学会要求学生们必须参与面试,他们会希望能考验到学生当场交流的能力。我们观察到很多美高的学生在10-11年级就借参观学校这个机会安排校园面试。这种真人面试,学生的肢体语言会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在国内极少部分的学生最后关头才得到校友面试,或者更多时候争取到了第三方的面试或Skype面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那种隔着屏幕的面试有时候会给孩子们平添紧张。而美国读高中鼓励学生课堂的参与和讨论,引导学生在晨会,周会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建议团队的互动和沟通,这些经历提升了学生面试与人面对面沟通自然表达的能力。今年我还安排南京外国语中学一位女生申请了斯密斯等文理学院的美国校园面试,就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她最终获得了所有面试的文理学院的录取,有意思的是,当她面试完斯密斯后第二天返回我家进门的那一刻,发现面试她的招生主任已经给她发来了温馨的卡片,那时我们欣喜地意识到斯密斯非她莫属!

优势六:丰富的社会与学校资源和传统


美国有很多学校被称做预备学校,为特定的几所大学输送预备人才,相应传统中很多大学会把大量的录取名额保留给这些预备高中,这也是对这些学校的传统价值和教学水平的肯定。美国的一些州的州立大学是对自己州内学生有倾斜的(如TEXAS ,California ,Michigan),比如在加州读高中的话被UC的学校录取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我今年有一个学生,标化成绩偏弱,但仍被Berkeley ,UCLA等UC系统的学校录取了。另一个学生他在Texas美高读了三年然后以In—State 学生的名义申请到了UT Austin 商学院。

我们在上文中说了很多美高学生的优势,但是美国高中学生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挑战一:自由的环境铸造双刃


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和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多学生初到美国高中无法适应那种相对自由,无家长监督的环境。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能力,无法自己安排好生活,可能会被GPA,课外活动,标化准备等击垮。


美国高中并没有追逐升学业绩的概念,美高学生无法体会像在中国的学生的申请大学的紧迫感,更不能放弃学业专攻标化成绩。但是,反过来讲,如果这个学生有强大的自制力和管理时间的能力,自由的学术环境则是一个优势。

美国高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质教育,更关注学生能否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什么贡献和改变,申请名牌大学并不是主要目标。因此,美高的学生选择学校会更加自由,听从内心的声音。我的一个学生是某私立寄宿高中理科最好的,作为一个得了很多生物化学奖项的理科大神,起初我们曾建议他申请斯坦福,但在探讨中他坚持早申杜克。他更看重杜克非常好的脑神经专业和各种本科科研项目以及杜克对改变社会和社区的关注度。由此可以看到美高学生在择校方面更加趋于理性,名校的光环对于他们并没有那么多冲击。我的申请工程系的美高学生更喜欢如伯克利(工程名校)伦斯勒理工 (在工业界非常有名,学生很容易找到实习的一个学校)和西北大学(非常好的Analytical program,5年可以拿到master学位)而不去藤校。我今年一个学生被西北大学和伯克利都录了,他毅然选择了伯克利,因为他觉得在EECS专业毕业后的机会更多,又有很多人力和环境资源。

其实美高的学生会更多地在思考什么学校是最合适自己的。4.1藤校放榜日,我发现美高的学生相对比他们的家长们更淡定和接纳现实,他们知道藤校录取真的是无章可循,没进也没什么太多的纠结,并能由衷地祝福,为身边录取得好的同学开心。

挑战二:资源难以整合


美国高中的学生有很多校园内外的课外活动和体育艺术特长。但是,往往因为学校的交通不方便,附近的资源不多,和学校的学习和活动冲突导致无法开展或深化。美国本土的学生往往都会参加三到四个社团, 150小时的义工,体育活动达到了校队的水平居多。而中国学生初到美高,体育运动刚刚起步,主流社团主席席位也已经被本土学生占据,竞赛方面也多是中国人擅长的数理和常见音乐类的奖项,并没有很多美国本土的竞赛如写作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 最后在社区服务方面也因为要花大量时间维持平时成绩,没有多余的时间,缺乏交通和人力物力的支持而放弃。这些外在原因造成的局限使很多美高的学生在课外活动拓展和规划上苦叹无时间,无资源,无目标而一筹莫展。

挑战三: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差异


因为教育目标的不同,美国高中并没有因为申请大学而改变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更不会以大学排名作为风向标来选择学校。大学排名仅仅是参考依据之一,不是唯一,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和理想大学的匹配度。因此,校园升学指导给学生的申请大学名单相对比较保守,升学指导需要保证学校100%的申请大学率,并不会主张选择冲击过多的梦想学校。升学指导对于学生也会有主观性的看法和倾向,能否与指导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很重要,且指导老师的办事效率和沟通能力以及人脉资源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申请结果。比如说我的一个学生的指导老师是一个很强势,具有显据个人特色的英国人,他对学生的文书内容和表达方式有强烈的主观看法,该学生为了不得罪老师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推荐信质量,选择了屈从,接受老师比较保守的表达方式,导致第一轮早申没有什么理想结果,在第二轮正常申请中我建议他对文书做了一些大胆的改变,最后他如愿被藤校录取。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去美国读高中,我相信不只是因为美高申请大学的优势,更重要的还是这段人生经历会给孩子带来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包括: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性的批判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学术能力及好奇心,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孩子的思想成熟度,等等。不管在国内还是在美国读高中,只有这些能力和品质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节选使用)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