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Ivy Labs 美国常春藤教育 4/23/2019
看点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与认真实施的学术研究项目对于美本升学来说非常关键,因其能集中、全面地体现一个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展开个性化的学术研究,Ivy Labs于2015年启动了“未来学者计划”。本文将向读者介绍该项目的特色与成果。在进入主题之前,Ryan老师将结合自身经历,与读者分享深入钻研某一具体问题的意义和乐趣。
撰文 | Dr. Ryan Knox 等 编译 | 蔡珊妮
小学时,我在康州一所非常好的公立学校上学。我总是早早地就把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做完,并央着老师给我布置新的任务。而老师总是和蔼地说“Ryan,再检查一次你写的答案吧”。于是我又再次拜托老师告诉我接下来该学什么,这回她便会说“那你去学下一章吧”。我很快又学完了,然后又让老师给我指点新的方向。就这么来来回回好几次之后,老师终于忍不住,说“到图书馆去!没人拦着你!想读什么读什么!你是个创作者,最好的方向就是没有方向——给你方向反而限制了你!”
于是,我便得以一个人在学校的过道里走来走去,感觉自己是个大人物;还可以一整个下午独自享用一整间图书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舒服的窝。这种“自由”对于正在上小学的我来说可是难得的特权啊!
但是,当我妈听说我在学校里、每天有大半天都处于“放养”状态时,她气得立马打电话到学校去,要求跟老师面谈。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去测了智商,被判定为拥有高智商,且拥有“高全商”(holistic quotient)——擅于从整体看问题,能迅速看清全局。要看出多种思想、主题、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对于我来说易如反掌。对于这个结果,我妈很是满意。
我妈后来又跟老师见了几次面。大家都认为我应该到像Choate或Andover这样的私立高中去上学——在那里我能进行更具挑战性的学习,而公立学校在这方面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不过,我们在康州住的房子不错,还有外公外婆照料我,于是,我便申请了Fairfield Prep(一所走读学校)。在那儿,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学习也是需要努力的啊……
上高中时,同学之间开始用“通才”这个词来打趣别人,因为每年都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会被公认为“通才”。但神父告诫我说,成为“通才”有它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你就跟耶稣一样,”我一直记得神父这么说,“爱着所有人、所有物。但请注意,我的孩子,你可能会变成万金油,而不是大师。大家都知道,耶稣的爸爸就是个创造者——一个木匠——俗话所说的能做出新东西来的人。”
这啥意思?
这是在说,我杂而不精——我喜欢艺术、语言、文学、时事、天文学、甚至物理,我的思维总是朝成千上万个方向发散出去,但我无法决定要朝哪个方向深入钻研下去。我总能发现一些别人无法看见的东西;而当我跟别人讲我发现了什么时,他们总说他们啥也看不出来。而其实我所发现的那些东西,确确实实就在那儿。
跟小时候不一样,成年之后我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先后在三个城市待过:哈特福德、纽黑文和香港。每年春天,当我待在前两个城市时,我总会注意到救护车和警车的警笛声突然增多,但在香港却没有这种情况。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春天”和“警笛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后来,我的好友给出了一个解释:“你一整个冬天都关着窗,春天一来,你开窗了,你当然会觉得突然间到处都是警笛声——但其实一整年来都是这样哒。”
嗯,有点道理……但警笛声在夏天又减少了,怎么说?在学了点心理学之后,我得知天气越热,人就越急躁、激动、好斗。那为什么警笛声是在春天里,而非夏天里,如此频繁——为什么人们在春天里特别容易突然出现精神健康问题?我就是想不明白。
更有趣的是,每年五月、学年快结束的时候,我就很焦虑(我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从不需要留级),而我姐姐却感到很兴奋。我妈妈对此感到不解。“跟其他人一样,你姐姐通常在开学的时候焦虑,不像你,快放假了才焦虑。你好奇怪噢。”现在想来,是春天的到来让我感到紧张吧。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一直、一直、一直怀疑,焦虑和身体与日光接触程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然而,在我自学了相关知识和做了一些研究之后,我仍然找不到任何证据去支持这个设想。那么,是我身体里的什么因素,使得我总是在新英格兰的四五月间产生恐慌和焦虑吗?
还好,我现在可算是找到答案了。在进行自学和独立研究多年之后,我在网上发现了一篇发表于《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期刊》(Journal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文章,题目是:
“过敏与焦虑症状的病情严重度在空气致敏原的季节性高峰期呈正相关关系”(https://www.ncbi.nlm.nih.
gov/pmc/articles/PMC2678838/)
换句话说,在花草树木蓬勃生长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花粉,焦虑和急躁的情绪便会戏剧性地增加。因为血液中氧气浓度的下降,到达大脑的氧气量也相应减少。这便会引发精神与心理问题的突增。
有时候,人们若带着创意,便能看出他们所觉察到的某些关联是确实存在的,虽然一时半会说不清这种关联具体是什么。
我觉得,在“未来学者计划”中,要把这个话题做成一个出色的项目的话,可以这样来将以上研究继续推进:通过与警务部门、医院等机构合作,搜集更多相关数据(如“911报警电话回应率”的突增与“当季过敏原”突增之间的关系),尝试把季节变化引发精神病症的原因和规律找出来。这样做肯定能有了不起的发现。
“未来学者计划”
“未来学者计划”(Future Scholar Initiative,后简称“计划”)是Ivy Labs于2015年启动的一项学术类课外活动,已成功助力多名学生完成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项目、并获得顶尖高校相关专业的录取。
“计划”旨在通过学术研究让中学生开拓思维、发展学术兴趣及提升学术能力。该计划能在美本申请中助学生们一臂之力,而科研过程所涉及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将对学生的学术及心性成长起到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Ivy Labs召集了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及项目管理三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活动理念和教育目标,紧跟前沿教育资讯,及时学习国际智库(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对中学生STEM教育及人文社科教育的核心理念及项目创设思路,并不断审视成果、倾听反馈以总结经验。
1、丰富的学术资源
我们的学术导师团队由来自中美日等国知名高校和机构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等学术界人士组成,同时与中美两国多名杰出艺术家及数个研究型公益团体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团队资源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各大研究方向。
过去,Ivy Labs的学生们曾与植物学家合作研究植物对感官刺激的反应,在生物学家的指导下寻找大脑中导致阿兹海默症的血小板,在历史学家的帮助下分析古钱币作为国家历史象征的意义。
2、专业的教学方法
“计划”本质上是一个科学教育项目,而科学不应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的事物,而是由学生主动发起的探索。在活动中,学术导师与执行导师将通过成长视角、询问式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技能及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精神、对新观点的开放心态、有理有据的怀疑态度。
3、优质的项目管理
专业人员将遵循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对活动进行项目筹备、实施、日常质量监控、信息流管理、结项评估等;同时,也对学生的外部学习及研究环境进行管理及构建学习社群。
Ivy Labs升学导师,学生留学规划的设计师和负责人:负责对学生的研究项目进展进行日常监控、督促和反馈,以及大学申请规划、活动进度与质量把控、资源协调等,是与学生、学生家庭、学术导师和协调专员日常沟通的关键一环。
学生研究项目的直接指导老师:为学生量身打造匹配他们个人学术兴趣的科研项目,辅导学生进行完整的学术研究。为了能让学生们把精力集中在更新颖的或有突破性进展的内容上,学术导师甚至会帮学生们在大量的学术期刊上查找相关数据。
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宏观把控、优化项目质量、协调各方沟通、以及推进项目目标的达成等。
执行导师 孙小秣(Ivy Labs 创始人)
学术导师 孙小秣
学术兴趣 艺术、宗教
项目概况
Wendi很小便对石窟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各地寻找石窟,并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在“计划”中,她以佛教东传与中国石窟艺术的演变为线索,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探索宗教、政治、商业、艺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她还参与了相关讲座交流、在校成立了人文类社团、并完成了相关论文。
录取情况
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
学生感言
我在做此项目时,从石窟艺术切入,就好像面对着一扇锁着的门,当我找到钥匙,欣欣然将它打开时,却发现后面是更多的门,而最里面的一道就是佛教。“计划”首先使我得到了知识上的扩充,并且带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还让我明白了“根”与“本”的重要意义,引我层层深入地去挖掘一件事的根本原因。
执行导师 徐明(布朗大学工程学博士候选人)
学术导师 王栆(耶鲁大学博士生)
学术兴趣 心理学
项目概况
Fiona每周与学术导师沟通1-1.5小时,完成了以下三项任务:1)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AP心理学;2)获得校方批准后,用两个月时间,在就读中学的11年级学生中开展“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作弊,作弊的方式有哪些?”的研究;3)进行“戒毒所特殊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
在学术导师的帮助下,Fiona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耶鲁大学心理学研究小组的认可,并获得了在心理学学术会议上发表成果的难得机会。
录取情况
哈弗福德学院、科尔比学院(总统奖学金)、伦斯勒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
学生感言
“计划”让我第一次亲身经历整个研究过程,体验到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快乐和学以致用的满足感!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结果得以发表,而是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经历,如和专家共同探讨问题、设计实验、为了能在学校进行实验而与校方努力沟通等。
执行导师 闵馨(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
学术导师 周超(耶鲁大学博士生)
学术兴趣 生物
项目概况
“左右手偏好与人类行为相关性”
“人类体温随一天时刻变化趋势分析”
录取情况
西北大学(ED)
学生感言
“计划”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经历,还教会了我独特的思考方式,培养了我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此之前,我很少接触这种自主学习的思辨方式。整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这种经历既磨练了我的意志,也培养了我尊重科学、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家长感言
我认为孩子的最大收获是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让孩子对探索未知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据的采集需要孩子亲自动手,看似复杂枯燥的数据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规律?对于我家这类好奇宝宝来说,“计划”非常有意义。此外,“计划”还磨练了孩子的意志,培养了孩子的耐心。
执行导师 章心旖(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
学术导师 Vincent Jones(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
学术兴趣 心理学
项目概况
项目主要研究了美国南部寄宿学校中学生的种族身份与个人对领导力的自我认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家庭收入、兄弟姐妹的数目、年龄、他人的看法等因素对领导力自我认识的影响。
Eric根据研究完成了相应的学术论文,并于2019年3月在首届“哥大中国心理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录取情况
鲍登学院(ED)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