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导师观察 | 申请文书写不好,真的是语言能力问题吗?

 2018-02-27 Huabing  美国常春藤教育

关注 Ivy Labs Education | 相信教育的力量

导师档案

Huabing Wang
Ivy Labs 本科申请联席主管
前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友面试官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
M.S.Ed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化冰老师热爱教育,熟悉中美文化教育的特点,对于亚洲学生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的困境拥有充分认知。他做事严谨,善于研究,擅长帮助学生在潜能挖掘、目标管理上实现突破。

过去几年中,他所指导的学生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斯坦福、哥伦比亚、西北等顶级名校。

申请文书写不好,
真的是语言能力问题吗?

2014年,我刚刚加入Ivy Labs 时,遇到一位学生,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小伙子性格很开朗,嘻嘻哈哈,眼瞅申请截止要到了,文书还远没有定稿,个人陈述文书一筹莫展,补充文书也写得支离破碎,在我指出各种问题让他继续修改后,他笑着和我说:“这些申请文书什么的,就那么回事,我学术方面(天文)还是有点厉害的。” 好奇的我让他把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学校论文发给我看看,他自豪地拿出了中文写的有关天体物理的一篇“论文”。我仔细拜读之后,发现基础逻辑根本不通,全篇除了主观的个人观点外,没有清晰的论证,更不幸的是,中文的语句也很多不通顺之处。我和他打趣说:“你这最多算是抒情散文呀!” 然后问了他几个论证逻辑和常识性物理概念的问题,他也支支吾吾答不出个所以然,可脸上还是挂着自信的微笑,继续觉得自己“有点厉害”。

无可否认,申请文书很难写 。即使对于英语母语的美国本土高中生来说,想要写出好的申请文书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多数中国同学们在文书上遭受的精神和肉体煎熬更是百倍之多,几个月的努力(加上很多导师们的帮助)后,常常质量还是不尽如人意。同学们常常的理由是: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呀,写不好很正常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尝试过把文书题目翻译成中文,让同学们用中文来写,结果并没有有太大的差别。可见问题的根源并不是语言能力本身(语言能力的挑战也显著影响文章的质量,但非本文重点),而是当下中国教育中,基础写作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欠缺。

听到这样的观点,很多人可能要反击:不要侮辱中国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可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教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也都写过不计其数。 可是,语文课上教的“作文”真能提高真实的创意写作和学术写作能力吗?至少我个人的经历是,从小到大,从《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到“题材不限、题目自拟”,语文老师们多数情况下只会打个分数,负责任的老师们会加上几句评论,但鲜少有老师从场景、心理细节描写和叙事逻辑的层面指导学生们文章的问题与硬伤在哪里;到了本科教育,面临更多的学术论文,即使我读的是语言专业,我们的写作课也很少提及以逻辑构架和清晰论证的重要性。

2012年我进入Penn GSE(宾大教育学院)读研的时候,有一门必修的课程叫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LSP,特殊目的语言),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教授学术写作技巧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但选课政策引起了当时我和其他几位中国同学的疑问:仅有教育语言学项目的国际学生才强制要求选修。虽然毕业几年后我才偶然得知,托福、雅思语言成绩达到标准可以申请跳过这门课,但当时并没有任何老师或项目负责人提到过。也就是说学院从管理层到教授都默认,希望国际学生(大部分是中国学生),不论语言能力如何,都要重新学习学术写作。部分写作能力达标的国际学生,最初感到这个政策略有”特殊对待“之嫌,但后来在 peer review(同学间论文互评)过程中我们确实体会到有不少同学的写作存在明显短板,学院只是根据以往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的教学经验,希望所有人都有扎实的基础进行接下来的研究生课程。

这些写作技能缺陷,在长篇幅的写作中会尤为明显。普遍来说,中国学生写作800字上下的高考作文尚可以应付,但一旦篇幅超过1500字,不论是故事性、细节描述还是论证性分析,驾驭起来都比较困难。 而美国从高中到本科的写作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有效的思维模式:

创意写作:能够展现出生动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细节,以hero's journey(英雄旅程)的形式构架出起承转合的故事线;

学术写作:能够独立自主形成自己多层次、逻辑清晰的批判性观点,同时在大量兼具广度和深度的阅读中扩充知识储备,达到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泛的陈述(generic statements)。

那么,想要摆脱空泛陈述,具体该如何操作呢?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极少有学生(甚至专业作家)能够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完成一篇文章,大部分情况我们建议能够先以free writing(自由写作)形式将所有人生故事、学术课外活动、个人思考等素材完整记录下来,再从中挑出精华的内容来组织逻辑框架和段落结构。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这里只用一位学生的主文书写作过程做简单的分析——

前年申请的学生Johnny来自南京,热爱教育的他希望能在文书中讲述自己参与的儿童教育实践项目。起初,他按我们的建议写出的文书素材不像人生故事,倒像是活动报告,内容很全面,但读起来非常干涩。

不过,在头脑风暴和一稿接一稿的修改中,我们的逻辑线和故事画面感逐渐清晰:


Johnny的观察:

博物馆中,沉迷恐龙的小男孩无视老师的命令


Johnny的背景:
在家里,银行家爸爸的风光和教师妈妈的辛苦,
让Johnny一度对教育不甚感兴趣


Johnny的经历:
被迫参加到“儿童博物馆”项目中后,
一位叛逆的小男孩让他头疼


打电话给妈妈诉苦后,得到了耐心建议


夜晚主动与小男孩聊天,发现他是位恐龙专家


给男孩创造机会为其他学生科普恐龙知识


男孩重新融入了集体,Johnny也领悟到教育的意义
清晰的故事线中也添加了有趣和暖心的细节,最终这篇文书成为我们当年最为打动人的文章之一。

当然,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全盘否定所有国内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每年申请季,我们都会有幸读到一些精彩绝伦、妙语连珠的主文书和内容丰满、论述严谨的补充文书;而美国教育体系的分化程度也很大,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写作大神。以上的个人观点,只是希望激发起一些同学和家长们对于文书(和广义写作)的一些思考,尽量在早规划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写作,不只是语言的书面呈现,更多是承载和传达一个人的缜密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作为 Ivy Labs 的导师,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申请文书的质量和录取结果的好坏,而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美国大学后,以及更远的将来,能够用自己强有力的文字去感染他人、改变世界。

END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