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疫情之下——学术研究需走出2大误区

Original Ivy Labs 美国常春藤教育 

短短几个月内,新冠病毒(COVID-19)席卷世界,从国内的一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变为全球的大流行病。这场危机对于教育系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新冠病毒(COVID-19)的蔓延目前已经影响到全世界89.5%的学生。


目前,国内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远程学习已经开始逐渐复课,但对于准备申请美本的同学来说,全球疫情已然打乱了同学们的暑期计划,许多夏校、科研活动等都要搁浅;对于美高的同学来说,最近一段时间都会采用线上学习的模式,接触不到学校实地的资源,羽翼仿佛被束缚,也需求更大的学术空间。


学术能力一直是为美国大学所注重的,在美本申请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学生的申请不仅要体现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同时要证明申请者自我的学术能力修养。那么在当前的全球疫情状况下,应该如何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内容,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学术能力呢?在这里,首先要避免两个误区。



误区一

学术研究一定要实地做?

可能一些学生和家长会认为,学术研究只能实地去做,人文社科类的就要做田野调查,理工科类的就要进实验室。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可以积极尝试和选择的方式,但要知道,这并不一定是必然的路径。对于很多学术研究来说,线上的形式也完全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并且对老师的选择面也将会不囿于时空限制,能接触到世界范围内更多的资源,跟老师的互动也会更加灵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规划部(IIEP)认为,虽然新冠病毒(COVID-19)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的危机,但它应给教育系统敲响警钟,要能够确保提供灵活的教育供给和转化模式。因此,线上学习不仅是一种应对危机的方式,更是一种趋势和应当具备的能力。在当前的全球疫情下,线上的拓展和学习更加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误区二

做了学术研究一定要公开发表研究成果?

对于学术知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想要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会十分艰难,公开发表到比较好的平台上更加不易。但是,大学想要看到的并不是学生一定要做出特别卓越的研究成果,而是想要看到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真诚的热爱,以及探索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的过程,还有在研究中体现出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特质也会得到彰显,比如社会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关心、钻研精神、同理心等等。因此,最重要的是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如果想要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也可以选择像UNICEF Voices of Youth这样的青年发声平台,在上面发布博客,与世界的青年交流;也可以在自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用更多元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思考,比如做成自己的绘本、在学校开办简单的展览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你独特而鲜亮的色彩。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