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英文阅读能力,但头疼于如何选择适龄英文原版图书。今天,外滩君向大家推荐“儿童合作园”创办人蒋芳华女士精心整理的一份儿童英文原版书分级书单(详见这条微信中后部分,切勿错过)。看书单之前,我们先和大家分享蒋方华女士引导自己孩子阅读的宝贵经验。
培养孩子良好的英文阅读习惯,父母最初的引导很重要
最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里,越来越多“萌娃”父母营造出双语学习氛围,中国孩子在课余捧起原版英文书。不过,让不少家长困惑的是,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与孩子年龄相符的书籍?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本科毕业、华盛顿大学硕士毕业的蒋芳华,和儿子一同探索英文阅读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20年前,蒋芳华在纽约从事私人银行投资管理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同样在金融业工作的美国先生。13年前,儿子出生在美国纽约,后来在纽约东上区私立幼儿园和小学读书至2年级。随后,随父母搬至上海,在复旦大学附属小学读完3年级,4年级转入上海美国学校,分班进入中文水平最高的班级。今年,蒋方华儿子8年级毕业,9月将回到美国就读私立寄宿高中。
这些年,居住在上海的蒋芳华开设了一个名为“儿童合作园”的博雅教育学堂,平时提供英美文学分析写作、英语戏剧和演讲等培养孩子软实力的课程。
她根据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阅读经验,参考美国一些学校的阅读书单,以及出版社推荐,整理出一份按照儿童年龄递进式的英文原版阅读书单。她介绍说,书单里介绍的所有书籍,都是美国孩子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的“家常书”。
蒋芳华认为,从完全由家长读给孩子听,到和孩子一起读,最后让孩子读给家长听,这个过程对于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极其重要。接受外滩教育专访时,蒋芳华分享了自己的亲子阅读经验。
从儿子1、2岁开始,每天晚上8点左右上床睡前半小时,蒋芳华或孩子爸爸都会在床头,手捧一本绘本书,给孩子读书。“当时基本都是绘本书,每本书上只有一两个单词,我们反复阅读,有的时候读上好多遍,孩子就像听山歌一样,很快就听熟了。”
儿子3岁时,开始认字。书本从父母手里移到儿子手上,由儿子来翻书。父母一句句读,拿着儿子的小手指跟随父母读到的每一个字移动,训练孩子眼睛和手的协调性。
那些年,蒋芳华选择的书,多是不含“章节”的小书,内容不长,只需要一两个晚上,就能读完整本。
儿子8、9岁时,已经开始自己读分章节的书。华盛顿大学硕士毕业的蒋芳华,英语阅读水平也逐渐赶不上孩子。她不再给孩子讲解。于是,经常出现的场景是,睡前母亲在儿子床头阅读自己爱看的书,孩子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中,两人时而会交流心得。睡觉前,母亲起身,轻轻地道一声“宝贝晚安”,然后关灯出门。
如此的陪读,一直持续到孩子11岁。
回顾11年的“陪读”经历,蒋芳华总结出二条经验:
一:家里要有“藏书库”,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
家里要有“藏书库”的概念。父母需要购买各种各样不同的书,让孩子自己挑选书。她发现,当孩子的儿童书架出现四五十本书的时候,他可以自然而然选择出他最爱看而且符合年龄的四五本。如果父母只购买了四本书,硬性规定孩子必须读这些书,效果是很差的。
当孩子到了8、9岁时,父母的书架就可对孩子开放了。蒋方华还记得儿子曾经在他们夫妇俩的书柜里挑选出《麦田守望者》(The Cathcher In the Rye),《蝇王》(Lord of theflies)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这些书本来也是她丈夫的童年读物。
二、环境设置要非常“Cozy”,让孩子产生一种“阅读情结”。
·阅读环境需要安静。
·阅读环境需要固定。
比如,孩子有自己卧房的话,最好就在自己卧房阅读,而不是“串门”到父母的床上。阅读时,蒋芳华不建议用日光灯,“悬挂的日光灯有点像监狱,有压抑感,没有隐私性”。陪伴孩子阅读时,她建议选择呈现温暖黄色的台灯,让周围的环境显得温馨。
床的靠背也有讲究。有些床的靠背没有斜度,人靠上去很不舒服。这时候,就需要垫一个大枕头,让母子俩,都能舒舒服服地靠着阅读。
·被子也需要温暖而舒服。
在大冬天,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暖气或空调,让房间温度保持常温。孩子不会因为寒冷缩手缩脚,赶紧想要钻被窝。在读到高兴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手舞足蹈,不要因为气温的原因,而束缚了孩子的行动。捧着书的小手最好是暖暖的。
蒋建议说,亲子阅读最好是“夫妻轮流”,“定时定点”,父母一般可以陪伴孩子读书到10岁左右。随着书本的趣味性和难度渐增,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相应提高。等到孩子掌握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意识,父母就可以放手让他自由阅读了。
如何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
B=外滩教育
J=蒋芳华
有关书单:“书单里都是美国青少年的‘家常书’”
B:你开出的儿童合作园“COREading”书单,里面的书适合精读还是泛读?
J:这些书适合一遍一遍地读。它不仅仅提高你的阅读水平,同时体现的是美国儿童生活的一个真实的缩影。
当然,这些书不足以反映美国青少年生活的全部,但至少这些书你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聊天,他们肯定是都读过的,就像中国人都知道《红楼梦》一样。比如,美国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DR.SEUSS(苏斯博士),肯定是知道的。
我列的这些都是美国青少年日常生活里接触到的“家常书”,不涉及什么深奥难懂的书籍。
B:作为一个中国妈妈,你给儿童合作园的孩子开了一份英文书单,有没有想过也开一份中文书单?
J:从我的儿子7岁开始起,我开始和他一起读中文书。我们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一些很好的中文书。
我将我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找来给儿子看,但是内容不吸引他;我将中国小学的语文课本拿来给他读,也很难对准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也试着和一些语文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书籍,要么是古诗,要么是名著,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我给孩子看过《西游记》的英文版,让他知晓里面的角色。同时,我也让他看《西游记》,《三国》的连环画绘本书。
但是我始终未能开出中文书单。再比如,我找到了冰心的文章,读给儿子听,能听懂,但是没有兴趣自己也去读;美国学校会读童书作家杨红樱写的书,比如《淘气包马小跳》之类的,国际学校教中文的老师挺喜欢的,但是渐渐地内容显得有点幼稚了;中国学生读的武打小说,国际学校的学生又读不太懂。
B:书单里推荐的一部分经典书已经被拍成电影。你觉得电影可以部分代替阅读吗?
J: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是电影爱好者,我建议看完电影后,还是去读原著。一般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原著比电影生动,更加耐人寻味。比如丹布朗写的小说《天使与魔鬼》
(Angels & Demons)。如果不看小说,直接看电影,我觉得也还挺好的。但是读了书,再看电影,就觉得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东西。小说是很棒的,电影太简单,程式化了。
电影是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也不一定要太拘泥于电影和文学作品的比较,可以将重点放在体会电影这种不同的表演方式。你去分析导演为什么包含这些内容,删除那些内容,有些采用倒叙,把某个人物整个删除,整个的改编过程,也可以学到东西。
B:书单里有些已推出中文版。对于母语是中文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先读中文版,还是直接挑战英文版?
J:首先,它必须翻译的非常好。比如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我觉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先找原版书来读。如果你要读译本,需要确保译者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家。
B:除了参考这份书单外,中国家长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选择购买适合自己孩子的原版书?
J:以前在美国的时候,我们喜欢去书店购买书。到了中国后,我一般都上亚马逊网上购买。不仅为自己的孩子买书,也为儿童合作园买书它的选择非常多,你可以根据作者,年龄来搜索,家长需要学会如何学会利用搜索引擎。但通常它的库存比较少,只有四五本,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就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他们要去美国订。在上海也有一些不错的提供外文书籍的书店,比如国权路上申东书店。
有关陪读经验:“夫妻轮流陪读很重要”
B:您觉得孩子小时候的陪伴阅读,是妈妈的事,还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在你家里,谁陪伴孩子更多?
J:我陪伴孩子更多一些,有时候,我累了,就让先生去陪儿子读。有一点很不同的是,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通常是读书,而儿子和爸爸在一起,喜欢听他爸爸讲一些real life的故事。每天半个小时左右,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一直坚持到11岁。
我一直强调,无论是中文书还是英文书,家长都要和孩子一起读。在美国,陪伴读书是很普遍的。这样的角色,通常是妈妈来担任。
美国妈妈们通常很独立,而且许多妈妈有相互支持的社区,所以“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非常普遍。在中国,一些全职妈妈之所以待在家里,是因为从文化教育程度,或工作能力上,可能不如爸爸,所以她的心里容易产生“为什么我的先生总不支持我?”的不健康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情绪,陪伴阅读的效果,就不很好。所以说,在中国,夫妻轮流陪读更加重要。中国爸爸的参与度,需要高过美国爸爸。因为很多时候,中国妈妈需要支持的力量。
B: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发现他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哪些改变?
J:最明显的变化是,阅读空间从卧室逐渐转移到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里。现在,他最常阅读的空间,是我们的餐桌。因为我们餐桌上一直有杂志,他就会顺手读杂志。比如《经济学人》。他每期都会读。10岁左右开始,他先读《经济学人》里的漫画,渐渐地,开始阅读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再是和科学有关的文章。如果遇上学校正在讨论的时事问题文章,他也会读一读,知道个皮毛。
B:儿子的暑假,会读几本书?你是否觉得读写一样重要?
J:8升9年级的暑假,儿子和爸爸一同开出了5本书的书单。按照他的阅读能力,大约3到4天看一本书,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干些别的感兴趣的事情,接着看下一本。
我个人感觉,读和写一样重要。在他小的时候,凡是放长假的时候,每天都会写日记(因为在学校里已经有一定的写作训练,我们在学期中间不再增加孩子的负担)。我们不是很强调他一定要语法正确,这是学校老师教的内容。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他的思想,看他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发展的经历,正面想法,负面想法。因为写作是他和我们沟通的一个渠道。
在学校,有时候是创意写作,有时候是书评、纪实,诗歌,小说,或者图画文字一起的文章。有一段时间,他可能不是很开心,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讲一个小男孩离家出走了,一天不到就回来了,回来之后说还是家里好。我觉得他在写的过程中,也在思考自己的问题。
前几天,他写了一小段对自然界声音的感悟。他现在人正在北卡罗来纳州,和他的爷爷在一起。他写道:他现在听到自然界小鸟的声音,是很自然的声音,是“no purpose”的。他用的词非常大,比如“freedom”,“declaration”,“liberty”。虽然那段文字很短,但我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处在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也让我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具有美国精神的孩子。
关于阅读与写作:“孩子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往往不同步”
B:书单里面那些书,是否适合文学分析阅读?能否举例说明?
J:11岁的The Giver。12岁的The Hobbit,The Hunger Games,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书),Hatchet。13岁的Jane Eyre,To Kill aMockingbird。14岁的The Great Gatsby,The Book Thief,Animal Farm。14岁以上A Separate Peace, The Catcher In the Rye,Lord of Flies等。
B:就你的经验来看,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是否是相辅相成的?
J: 美国小学课程中,阅读和写作是分开的。读走在写的前面,你会看到很多小孩子读的很深,写作多是创意写作,是和年龄相符的天真和幼稚。通过大量的阅读,大量词汇积累,情节的掌握,创造出有趣的故事。
等到6年级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预备班),美国的学校开始介绍“文学分析”,学习写议论文(Essay Writing)。这和中国的写作教学相似,小学教记叙文、散文,初中教议论文。美国的中学的议论文教学,一般都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学习分析和写作的。所以,初中时阅读和写作就结合到一起了。
这时候,一些以前阅读量很大的孩子,可能会碰到一个“难关”。为什么?他突然发现他阅读的角度不一样了。原来的阅读是随意的,跟着兴趣走的Free阅读,他只要知道故事情节,专门找感兴趣的部分来读。但等到文学分析的时候,老师所挑选的书都具有经典性,并不等于孩子就一定喜欢。
我记得我儿子在6年级寒假,读《动物庄园》的时候,一天就读完了。我怀疑他是不是懂?他告诉我他是懂的,并且为我讲述了很多深层的东西。当时,我告诉他:不错,你的分析能力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真正开始写议论文是7年级。老师采取的办法是“free flow”, 有点类似于“非命题”写作,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书,一年选4到5本,老师仅给学生一个评分标准和写作的基本框架,便让学生自己选题,学写议论文。结果我的儿子一下子选了一本名为“A Game of Thrones”的书,人物错综复杂,特别长,而且是一个系列丛书 “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第一部。
这本书尽管他能看懂,但他分析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重点。然后我就去跟老师沟通了,为什么选这本书?回答说他的阅读能力是到了。后来,我问了我们儿童合作园的文学老师,这本书是美国11年级分析的作品。
我儿子当时的情况是,阅读能力到了那个程度,分析能力只有6,7年级。他拿了这样一部巨著,根本无法分析。所以那篇议论文写得很痛苦。我记得我和他爸爸和他坐在一张桌子上,想主题,抓角度,你可以看到他思路特别混乱,后来写出来文章也一般。老师再帮他指点后重写,依然不尽如人意,只有80多分。
第二次再选书的时候,我们在边上指点一下,告诉他要选择像《动物庄园》这类比较适合7,8年级孩子去分析的书。比如,现在你再让他去写文学分析的文章,就像之前写的《To Kill a Mockingbird》。他就知道如何去写了。
B:我听说《1984》是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现在一些教育机构针对中国初中学生开设“《1984》文学赏析课”。但我也听一些老师说,《1984》对于中国初中生来说,太过艰涩难懂。你认为中国学生是否需要追赶美国高中生的步伐,取得“同步”,还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作品?
J:我觉得对于中国孩子来说,选择书的主题,应该具有人性的广泛性。
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孩子。中国孩子对外界的洞察能力,对自我的反思能力都有待开发。对于人性的观察,可能被压抑了,或者不敢说。我们儿童合作园在挑书的时候,会选择涉及人性善恶的作品,而不会刻意去看美国高中生在读什么。当然,阅读的程度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会从每一页的词汇量分析,这本书是否适合。
许多国际学校,包括上海美国学校都会有标准化考试,测试孩子的阅读,词汇的能力。有一个专门的网站www.lexile.com,所有书都有一个指数,比如600L,700L,800L,这些指数表示书本阅读的难易,仅是指语法和词汇的难易,而不是指内容的难易,比如一般的两年级学生阅读书籍的指数在140L-500L之间,而六年级学生的指数则在665L-1000L之间,11至12年级的指数在940L-1210L……以此类推。我儿子的指数是1600L, ,等于12年级以上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当于大学生的阅读水平)。
但是,这不等于他的分析能力到那个程度。很多7年级,8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都到了他那样的水平。儿童合作园的老师在选书时,一般挑选指数为500L至1000L的书,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
我个人比较推荐《动物庄园》,它想表达的是: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人不受到限制,每个人都会变成独裁者。这虽然听起来像政治,但其实是非常人性化的。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角度:如果你的学校里有“bully”,有些孩子欺负另外的孩子,就像一只猪欺负其他猪,你怎么办?
如果一个学校有些规矩,仅适用于某些人,但是另外一些人总是超越规矩的,那么这个学校还可以正常进行吗?我们启发孩子换一个角度去分析,去思考。
选书的话,最好选讲人性之爱的书。它可以分析一些人性的弱点,但主题仍以宣扬亲情,朋友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的冒险为主,这对中国的孩子比较适合。
~~ 10岁 ~~
1、《不老泉》Tuck Everlasting 作者:纳塔利•巴比特(NatalieBabbitt)
一位早熟的十多岁少女温妮-福斯特梦幻般的被魔法所迷惑的故事。
2、《小妇人》Little Women 作者:路易莎•梅•奥尔柯特(Louisa May Alcott)
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
3、《贝特西和塔西》Betsy-Tacy (Betsy-Tacy, #1) 作者:莫德•克罗莱斯(Maud Hart Lovelace)
希尔街上住了很多小朋友,但都比贝特西大。但对面的房子里新搬来了一家人,他们有一个比贝特西小的女孩!自从在贝特西的5岁生日上见面后,两人就形影不离。
4、《爱丽丝仙境历险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作者: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爱丽丝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仙境。里面有缩小药水,变大面包,暹罗猫,美丽的白皇后和她可憎的姐姐红桃皇后,还有双胞胎兄弟,毛毛虫,疯帽子等等。
5、《格林家族与魔法镇》The Fairy-Tale Detectives (The Sisters Grimm,#1) 作者:迈克尔•巴克利(Michael Buckley)
格林姐妹在父母失踪后被送往奶奶家所在的魔法镇,这里生活着童话世界中永恒的人物:杰克、小矮人、三只小猪、阿里巴巴、美女与野兽、灰姑娘、森林小王子。
~~ 11岁 ~~
1、《别有洞天》Holes 作者:路易斯•萨奇尔(Louis Sachar)
故事主角是一位被怀疑偷了东西的少年--斯坦利·叶那茨四世(Stanley Yelnats IV)。仿佛宿命一般,叶那茨家几代一直都很倒楣。因此,斯坦利因为审判不公而被判偷窃罪就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了。幸运又或不幸的是,他还有一次选择服刑地点的机会,可以转往德州绿湖营进行美国式的"劳动改造"。
2、《赐予者》the Giver 作者:洛瑞斯•劳瑞(Lois Lowry)
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似非常完美的社会里,在这里人们的生活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战争,没有病痛,伤害,而这个世界里也没有记忆、感情、颜色以及音乐,他们只拥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却有一个人例外,也就是少年乔纳斯,他被选中从被称为“赐予者”的老人那里接受训练,一个人去承担整个社会该有的记忆。
3、《维京海盗学徒之旅》The Viking's Apprentice (The Viking's Apprentice, #1) 作者:凯文•麦克劳德(Kevin McLeod)
坎贝尔海湾里发生的一切,外界都不得而知。这里的一切都和龙、女巫、勇敢的战士有关。谁能保护人类?只有最有智慧最勇敢的战士才能做到。
4、《双鼠记》The Tale of Despereaux 作者:凯特•迪卡米罗(Kate Di Camillo)
这是一本由老鼠、公主和弃儿、光、爱、复仇与希望交织而成的小说。
5、《不朽之花》Amaranth 作者:约翰•凯利特(John Kellett)
《不朽之花》是一个关于冒险、神秘和友谊的故事。它描写了世事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特殊感知力。
~~ 12岁 ~~
1、《霍比特人》The Hobbit 作者:J.R.R.托尔金(J. R. R. Tolkien)
故事背景是第三纪元2941年,故事主角是哈比人比尔博·巴金斯,他被甘道夫强迫加入十三个矮人的旅程;历经食人妖、半兽人和恶狼折腾、到达瑞文戴尔、冒险穿越幽暗密林、被蜘蛛缠身又被关禁在地牢,后来终于远征至被恶龙史矛革占领的矮人宝山孤山,此时也爆发了五军之战。
2、《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作者: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
《安妮日记》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这也是一本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3、《饥饿游戏1》The HungerGames (The Hunger Games, #1) 作者:苏珊•柯林斯(SuzanneCollins)
饥饿游戏的时间设定在大灾难后的北美洲,一个自废墟建立起的国家“帕纳姆国”(Panem)之中。
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作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5、《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作者:C.S.刘易斯(C.S.Lewis)
《纳尼亚传奇》七部作品架构了一个神奇的王国,各自独立的故事串联起这个王国的千年兴衰史。
6、《手斧男孩》Hatchet 作者:盖瑞•伯森(GaryPaulsen)
布莱恩13岁了,他要坐一架小飞机去爸爸那里过暑假,在路上,驾驶员心脏病突发猝死,飞机摔落在杳无人烟的森林深处。布莱恩只有一把手斧,却坚强地存活下来。
~~ 13岁~~
1、《简•爱》Jane Eyre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
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2、《遗产三部曲之伊拉龙》Eragon (The Inheritance Cycle, #1) 作者:克里斯托弗•鲍里尼(Christopher Paolini)
《伊拉龙》的故事讲述的是生活在帝国最北部村庄的少年伊拉龙和他在山中狩猎时意外出现在他面前的一块“蓝宝石”的一段神奇经历。
3、《心灵鸡汤》Chicken Soup for the Teenage Soul 作者: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Jack Canfield,Mark VictorHarsen)
以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4、《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 作者:哈珀•李(Harper Lee)
这个故事探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偏见,也探讨了关于童年和成熟的过程。
5、《造梦的雨果》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作者:布莱恩•塞兹尼克(Brian Selznick)
雨果的爸爸生前是个钟表匠,曾发现一个坏了但精致巧妙的机器人,父亲一面修理机器人,一面将修理的步骤写在笔记本里,并将笔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雨果。后来父亲离奇地丧生于博物馆的大火中,雨果执著地想修好这个能写字的机器人,想通过机器人写的字得知父亲想留给自己的信息。
~~ 14岁 ~~
1、《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
2、《暮光之城•暮色》Twilight (Twilight, #1) 作者:斯蒂芬妮•摩根•梅尔(Stephenie Meyer)
本片改编自斯蒂芬妮·梅尔的同名小说。伊莎贝拉在新学校认识了男孩爱德华,两人一见倾心,然而爱德华其实是个秉持素食主义的吸血鬼。
3、《偷书贼》The Book Thief 作者:马克斯•苏萨克(MarkusZusak)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
4、《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作者:玛丽•雪莱(MaryWollstonecraft Shelley)
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
5、《动物庄园》Animal Farm 作者: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
《动物庄园》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一个农庄(Manor Farm)的动物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 14岁以上 ~~
1、《宠儿》Beloved 作者: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
《宠儿》堪称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循踪追至,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虽然这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
2、《独自和解》A Separate Peace 作者:约翰•诺尔斯(JohnKnowles)
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在美国参战的前夕吉恩和菲尼就读于高中。由于暗中嫉妒菲尼的成就又怀疑菲尼对自己心怀嫉妒,吉恩在不自觉中作下了令自己后悔终身的事。在伤害了朋友的同时他更大地伤害了自己。
3、《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LeoTolstoy)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
4、《我知道笼中鸟儿为何唱歌》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作者:玛雅•安吉洛(Maya Angelou)
玛雅·安吉洛在本书中回忆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方小镇斯坦普斯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到十七岁,玛雅不仅要与那如影相随的错位和不安全感做斗争,还要面对种族主义、性骚扰和强奸等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挑战。
5、《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
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
6、《蝇王》Lord of Flies 作者:威廉•戈尔丁(WilliamGolding)
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7、《十三个理由》Thirteen Reasons Why 作者:杰•艾雪(JayAsher)
整本书的内容是16岁少女汉娜自杀前所录制的录音带,再穿插一位同学听过之后的反应。汉娜每次用一卷录音带叙述她和某位同学的过节,指控他们该为她的自戕负责。
8、《深夜小狗的神秘习题》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作者:马克•海登(Mark Haddon)
克里斯多弗,十五岁,患有自闭症的数学天才。他原本孤独而安全的世界一夕之间被一桩命案改变:深夜里,隔壁邻居家的小狗被铁叉刺死。克里斯多弗决定自己来当侦探,然后将调查结果写成一本书。所以这是本涉及谋杀案的侦探小说——只是侦探、凶手、受害者、真相,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人意料之外。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