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差异:
前段时间,耶鲁大学法学院蔡美儿教授《虎妈战歌》一书,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差异的大争论。包括《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在内,美国诸多媒体卷入了争论漩涡。这场争论,触及了两种文化最内核的一些东西,比如两国家庭的育儿哲学差异,两种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不同期待。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网络,教育差异再引激辩。
今天,想继续这个话题深入下去:我们的基础教育和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美国相比,到底差在哪里?我也仿照“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自己也做了一个图表分析如下:
结合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
聪明的孩子 智慧的学生
1.能够知道答案 1.能够提出问题
2.带着兴趣去听 2.表达有力的观点
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 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
4.能抓住要领 4.能演绎推理
5.完成作业 5.寻找课题
6.乐于接受 6.长于出击
7.吸收知识 7.运用知识
8.善于操作 8.善于发明
9.长于记忆 9.长于猜想
10.喜欢自己学习 10.善于反思反省
其一
明白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不就是“聪明的孩子”吗,甚至连“聪明的孩子”都够不上,充其量是“聪明的考生”而已(天天的大考小考即是明证)。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则是“智慧的学生”,这一点看看《美国老师跟学生说--灰姑娘故事(与中国老师的对比)》 ,即见分晓。聪明的考生驰骋国际奥赛,智慧的学生包揽诺贝尔。
其二
据我的成长经历来看,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阶段,快下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一站,扯着嗓门问道:“今天所讲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我们在下边相互张望,摇摇头,表示没有问题。于是,老师戴着满意的微笑夹着书本走出教室,“没有问题”似乎是这堂课最大的成功。而在美国,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是教师最大的失职,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于是,教师要检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尽量改变学生没有问题的局面。学生的问题越多,教师的成就感才越大。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把“聪明的考生”教得没有问题,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把“智慧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其三
基础教育阶段,不光是学校教育不同,连我们的家长和美国的家长也大不相同。孩子刚放学回来,中国的父母劈头盖脸就问:“今天学什么内容,老师有没有考试啊?打多少分?”美国的家长通常这样问道:“今天有没有结识新的朋友啊?”一个问分数,一个问交往,令人深思。
在中国教师的眼里,美国的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下午很早就放学回家,课堂乱如集市……在美国教师的眼里,中国的孩子世界上最勤奋,起早贪黑,成绩好,课堂守纪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赢了吗?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