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请给我来一本《好公民修炼手册》——从谷歌宣言再看社会服务活动在美国大学申请中的意义

2016-05-12 Ivy Labs 美国常春藤教育

编译 | 蔡珊妮博士(Ivy Labs Education 国际教育规划顾问)


概要:

本文首先对美国大学招生新趋势作简单介绍,再从招生官的角度分析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并在活动规划、文书与面试准备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因出售病友贴吧及魏则西事件,百度的竞价排名行为遭全民声讨,《南方都市报》称其为“精神上的三聚氰胺”。因对比而“走红”的两条谷歌宣言,“害人之心不可有”(Don’t be evil.)与“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则受到广大中国网民的赞赏与推崇。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要保持与其事业相匹配的道德人格,断不能让一己私利泯灭了社会责任感,并且要主动承担责任,尤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更要成为道德担当。这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应多考虑所行之事的道德影响及社会贡献,有着更高的追求才能走得更远。

美国大学招生新趋势

在中国教育工作者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其实大多数还停留在提升应用能力及文体素质以对抗应试教育的层面)的今天,美国的同行先行一步、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在年轻人中普及关爱之心——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个人成就非凡的学生,而是心怀大爱、慷慨仁慈、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上述新目标出自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共同关怀”(Making Caring Common)项目组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名为 《扭转趋势:在大学录取中激发学生对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关注》(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s)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该报告深度剖析了美本招生的“副作用”(包括学生们由于升学压力太大而过于注重个人成就,以至于忽视了如何成为一个好公民),并极力倡议各大高校改变其招生方式,让其更人性化。该报告引起广泛关注与认可,先后共有80名与招生工作相关的人员(包括大学招生官、教授及高中升学顾问)签署了这份报告。



Richard Weissbourd

报告主要作者、哈佛教育学院资深讲师

据我所知,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多院校一起制定招生标准,列明在招生过程中被看重与不被看重的各个方面。



Gregory Roberts

佛吉尼亚大学招生主任

报告中的许多观点也是我校一直提倡的,如在学生中宣扬、并鼓励他们发展良好的公民意识、坚韧的个性和个人责任感,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Jeremiah Quinlan

耶鲁大学招生主任

没错,我们确实想要在课堂内外都有出色表现的学生,但我们同时也会在申请者身上搜寻一些难以量化的素质,比如在活动中真实的智力参与(intellectual engagement)以及对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关注(即道德参与,ethical engagement)。



耶鲁大学将在本科申请中增加一个文书题目,要求申请者“谈谈自己在家庭、社区和公益方面的参与及贡献”(to reflect on engagement with and contribution to their family, community and/or the public good)。耶鲁还建议提高“公共申请表” (Common Application) 和“联合申请表”(Coalition Application) 课外活动部分的灵活性,为各个院校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以便他们对需要填写的内容(如如何描写活动的参与程度)提出不同要求。

这就向大家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年轻人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做对自己(升学)有利的事,也要关心人间疾苦,认真思考如何“为人民谋幸福”。


哈佛:我们教出来的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吗?

真正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

多年来,美国大学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表明他们很看重申请者社会服务(包括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及范围更广的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报告对申请者所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的评价标准作出了明确描述,总结起来,招生官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应该是申请者感兴趣、有深度(最好有一定可衡量的成效)、能持续(最好在一年以上,而不是“一次性”的)、能体现团队合作能力(在至少一个活动中成为领导者 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申请表上的一连串名称,还是申请者向招生官展现自我个性、兴趣及能力的重要窗口。



兴趣 + 公益

对于高中生来说,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除了能在大学申请时给招生官留下好印象,还有很多好处,例如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切实地帮助他人(例如渐冻病患者、艺术教育),也能在服务过程中发掘自己在相关方面的兴趣以及检测自己从事这方面职业的热情,还能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所以,在规划社会服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联系自己在学术或艺术等方面的兴趣,思考如何在各种兴趣活动上添加“公益”的维度此一来,既能使自己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更加快乐与投入,使活动效果最大化,也能在申请时更立体地把自己的个性与兴趣呈现给招生官看。

“高大上”的海外义工活动

随着“公益旅行”概念(voluntourism)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国际服务之旅”(global service trip)。每到假期,许多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就会把孩子送到全球各地的贫困地区(如非洲、拉丁美洲或东南亚)去“做好事”,比如到孤儿院教小朋友玩游戏,建造公共厕所、教英语或给教学楼刷墙等等。

然而,认为“高端”和“异域”两个因素能让孩子从一众申请者中凸显出来只是家长们的错觉。或者说,这样的活动确实倒也有可能起到凸显作用,只不过不一定是从好的方面。

首先,招生官见过太多这样的经历。在他们看来,这些“花钱玩玩”(pay-to-play)的经历,大多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很多学生在文书里写这样的经历时却将收获与贡献无限放大,显得矫情浮夸

去年夏天,我在上斯洛玻维亚(Upper Slobovia)挖了两个星期水渠。我的人生从此彻底改变了。我从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如此贫穷的人,他们把虫子当晚餐、用小铁罐当马桶,但他们仍然非常快乐与慷慨。这些不幸的人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特别是,我没有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实在太幸运了。

其次,这样的活动看起来有点“假”(inauthentic)——自家附近社区或本国内就没有在同一个方面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没有帮助的途径了吗?为何要到别的国家去帮助别国人呢?与其到坦桑尼亚教当地小孩学英语,还不如到附近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去教;与其组团出国、把钱花在昂贵的机票和食宿上,还不如把这些钱筹集起来,到附近的贫困地区的小学去建个图书馆、或者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个小方面。

因此,招生官很可能会怀疑这个申请者参与活动的诚意——舍近求远到底是出于善心、虚荣心、贪玩还是其他?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他们的招生官更在乎申请者的个人影响力反思能力、学术及个人兴趣两个层面的好奇心,而不是他们护照上海关戳章的数量。

但这并不是说学生们对这类活动要避而远之。毕竟,到另外一个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更直观地感受各种社会或环境问题造成的后果,对学生个人来说,也不无收获。

确实参加过这种活动的同学若想要在申请大学时尽量避免其产生反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国内也参加类似或相关的活动,将国内外活动相结合。如果你曾经在危地马拉或玻利维亚帮民居刷墙,那就上网搜搜各大志愿者组织在本国是否也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你又有什么途径参与这些活动。这样一来,招生官看到的就是:该申请者对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确实有突出的兴趣,且希望更大范围地去改善这种社会状况,因此在多个国家的社区都参与过这方面的活动。


再而就是在所开展服务的国外社区待上较长的时间(通常要在四周以上),切实地提升活动质量,例如透过表面去了解造成该社会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最好能通过采访等方式取得更多一手资料,并加以分析),联合更多人或者通过更多途径去做出有实质性帮助的“服务”等。

相关文书与面试准备的重点内容

关于社会服务的内容在申请文书面试中都有可能用到。故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要带着热情去参与观察思考,并且将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想尽量详细地记录下来(如关键词数据参与角色贡献/成果感想评价等),方便日后整理。即使是完全是为了升学而进行的社会服务也有其价值——对很多学生来说,这些活动是难得的学习与成长的经历,能让他们变得更成熟。故对此类活动无需避而不谈,关键是如何谈。

在写相关文书或准备面试时,有几个重点问题一定要深入思考并按实际情况详细作答:

1

为什么要参与这项活动?

联系自己的兴趣或生活中的需要(如选择进行与渐冻病相关的公益活动是因为家长有亲人患该种病)。

2

该活动帮助了什么人?

在提及海外公益活动时,要对其中“旅游”的成分要抱现实态度——一群小毛孩出去转这么一遭,对当地社区来说是利大还是弊大,还不好说。

3

在活动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困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是否解决了困难?得到了怎样的成长?

4

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技能?

这些知识或技能对将来的生活、学习或进行类似活动有何帮助?如何运用?

5

在活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包括社会问题、学术问题、个人问题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已有解决方案?你是否有兴趣作进一步探究?

6

是否因活动而改变了某种观念或看法?

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改变。

7

活动对学习、事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果你所做的活动对你选择专业造成影响,一定要在文书或面试中提及——这比说“希望自己的行动能改变世界”之类的听起来要真实多了、思想也更成熟。



除此之外,认真回忆以下细节,能帮助你写出更吸引读者的文章:

1

在活动中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

如趣事、意外、特别的场面等

2

在活动中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人?

他们做过什么特别的事?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有过什么特别的经历?

后记


那么,问题来了:

社会服务活动是必须要做的吗?

倒也没人这么说过。毕竟,很多学生还有其他更值得花时间的活动要参加。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主任Eric Furda也签署了报告,他认为报告的理念很好,但为报告中缺少具体的解决方案感到遗憾。《布朗日报》专栏作家Mili Mitra也有相同的观点,她认为这份报告看起来很理想,但很多地方说得好听却不好落实,例如文中很多关键词大且空,作者也没有给出具体释义(如“对他人的贡献”以及“对公众有利的事情”),故这在实际招生中较难把握。

Eric Furda和同事们在招生办公室封装录取通知。(图片来源http://www.thedp.com/staff/dp-file-photo

学习成绩还重要吗?

要多读书还是多做活动?

成绩当然重要,人品无法取代学术成绩。心态调整好了,书还是要读的。



Eric Furda

宾夕法尼亚大学招生主任

如果一个学生的GPA只有2.8,那么即使他是世界上最有爱心的人也于事无补,宾大照样会把他给拒了。宾大也不会把标化考试列为选考,因为我们从考试结果中得到的信息也很有用。



Attachments

Images (1)
  • blobid0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