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疯狂的极致民主!前哈佛大学招生官谈哈佛招生真相

罗伯特·克拉格特在哈佛大学担任了21年招生官,在他看来,哈佛大学录取学生并无定式,而招生办公室“一人一票,极致民主”的方式,单个招生官实际并不能左右学生的“命运”。但在哈佛招生官之间,也确实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共识,比如他们相信“申请材料越厚,申请者越笨”的说法;他们看重才能,但不喜欢“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的学生;也不喜欢付出所有精力,只关注一件事情的学生。

哈佛大学前招生官罗伯特·克拉格特

 

哈佛大学是世界上录取率最低的大学之一。每年全球约3.6万人申请哈佛本科,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只有2000份。

 

1984年至2005年,美国人罗伯特-克拉格特(Robert Clagett)担任哈佛大学招生官长达21年,在任期间获得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离职时的岗位为资深招生顾问(Senior Admission officer)和助学金办公室副主任(Assistantdirector of Financial Aid)。后来,他又担任六年美国知名文理学校明德学院招生主任。目前任德州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圣斯蒂芬的升学主任。

 

尽管已离开哈佛九年,光环却从未褪去。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人追随他,想要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上哈佛?

 

他说,人们想象中的哈佛招生官,好像《绿野仙踪》里面的魔术师奥兹,大家都以为他具有神奇的力量,帮助善良的女孩多萝西实现愿望,但最后,帮助女孩多萝茜实现愿望、回到家乡的是她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今年夏天,罗伯特接受英锐教育邀请,担任“2014英锐名校申请特训营项目总监。外滩教育教育记者在上海见到了他。63岁的他身材魁梧,一身笔挺的西装,一头白发整齐地向后梳。他不愿说哈佛大学青睐的标准学生形象,因为获得哈佛的Offer,没有公式可循。

 

在一个半小时的专访时间里,他和记者分享了阅读申请材料的心得,哈佛招生办公室的工作准则,以及对教育意义的理解。

 

招生官阅读文书心得

 

申请材料越厚,申请者越笨

 

每当招生季,罗伯特就会坐在堆成小山一样的桌子牵,像阅读百科全书那样认真自己研读申请者的材料。别人来打招呼,他要从几乎高过脑袋的材料里探出头来,才能回应:什么事?

 

罗伯特介绍,哈佛大学共有约40至45招生官。其中,负责初审的招生官,每人需完成1200份至1500份申请材料,平均每天40份。

 

通常,罗伯特负责阅读麻省、新泽西州、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地的申请材料,以及来自德国、瑞士和土耳其等国际申请者材料。他也曾阅读过少量中国学生的材料。

 

“通常,好的材料,花费时间越多。”他解释说,那些学术成绩差强人意的,大约在5分钟之内就可以排除。哈佛招生官的难处在于,大约50%,甚至75%的申请者,SAT成绩(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相当于美国“高考”),以及在校成绩都相当优秀。学术成绩很重要,但是我们也会从以下方面考察学生的潜质。

 

1、才能(Talent

 

在罗伯特担任招生官的时候,曾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我的女儿5岁了,请问学长笛还是学小提琴,更容易进哈佛?

 

学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少而精’,而不能‘多而泛’。”罗伯特回答说。遇到中国家长询问儿子是练二胡还是弹钢琴的问题,他也会给出同样答案。

 

他觉得把一两门兴趣发展成特长,胜过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因为一旦你全心投入去发展一门特长,比如戏剧、辩论等等,我们相信你进入哈佛后面对学业也会有同样的专注度。”

 

但是,发展特长也不能走极端。比如那种把一种特长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其他所有事情充耳不闻,这类学生也不行。

 

每年招生季,总会有一些高中体育教练跑来哈佛,推荐学校的校队明星

 

面对应接不暇的热情教练,哈佛招生官时会聚在一起,给学生进行“断腿测试Broken-Leg Test)。

 

招生官完全抛开申请学生的体育特长,设想“万一学生无法从事体育”后,他能否把运动才华转移到其他方面。如果他是星光熠熠的“篮球明星”,一旦“断腿”,整个人像被抽干了,毫无可取之处,那么他也不适合哈佛。

 

这样的断腿测试,同样适用于高超的国际象棋手,各类乐器的演奏者等。

 

2、背景(Background)

 

在哈佛招生官心中,有一把标尺:哈佛新生入学后,自然会形成一个“微观世界”(microcosm)。

 

所以招生官会特别留意学生的种族、宗教信仰、参与的文化活动等,让哈佛校园成为多元化的小社会。

 

3、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对于那些绞尽脑汁吸引招生官主意的学生,罗伯特建议:你不需要去哥斯达黎加,也没有必要做什么轰动的事情,做一些融入社会的平凡事,展现你的能力,就很好。

 

他曾记得有一个家境贫寒的男孩申请哈佛,他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在课外活动一项中,他写道,自己从进入中学开始就在一家美国快餐连锁店打工,这家快餐厅以玩具和小丑表演为特色,美国儿童都喜欢去那里过生日。最早的时候,男孩进去洗盘子,后来每年都获得升职,到了12年级已经荣升为小丑表演领班。

 

最终,这位男孩被哈佛录取。他每年都获得提升,说明他自律、具有自我驱动力,有自发性,幽默,创造力强。这就是课外活动的意义。”

 

申请材料的两大禁忌

 

禁忌一: 夸大或伪造课外活动经历

 

每个人招生官最期待的是,打开每个申请者的文件夹,看到一个个人生故事,它们如此真实,没有伪造。

 

如果在你的文书里,塑造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自以为哈佛喜欢的人。那么,这是冒风险的。因为你是在作假。罗伯特解释说,不真实的表述,比如虚构社区服务经历、夸大自己的领导力等,会在第一时间露出马脚。“我们需要学生做自己,发现自己内在,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禁忌二:提交过分华丽的作品集

 

在哈佛,他曾收到过中国学生寄去的像砖头一样厚的申请材料。打开一开,里面是一本印刷精美的书,里面有一些申请者的简介,课外活动照片等。此外,他还收到过申请者寄出的自创小说,过度包装的摄影作品集。

 

哈佛招生官里,有些人相信这句话:材料有多厚,申请者就有多蠢。(The thicker the floder,the thicker the applicant.)罗伯特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作品集的印刷费可能达到几百美金,却丝毫不能打动我们,反而会有副作用。”罗伯特说,“我不想让家长感觉到,多砸钱,就能找到通往哈佛的捷径。”

 

当然,如果申请者的确有写作才华,被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仍值得被寄送。另外,有特殊才艺,比如舞蹈、辩论、乐器演奏等,招生官也欢迎学生寄送展现才艺水平的视频。

 

揭秘哈佛招生办公室评选过程

 

疯狂的极致民主

 

哈佛现任招生办主任威廉·菲兹西蒙(William Fitzsimmons)在哈佛招生办公室工作了40年。如今,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骄傲地在公文中写道:哈佛以能够给予每个人公平给予为特色。而推动这件事的威廉,被哈佛老校长德里克·伯克称为大学的良心

 

罗伯特曾经与威廉共事21年,威廉也是他最敬重的人。至今,他还记得威廉对每一位招生官说的重要:哈佛录取过程,必须做到疯狂的极致民主(Lunatic fringe of democracy)。”

 

哈佛的申请材料,经过一至两位招生官初选之后,会被分工不同的人仔细研读。最后整理出一份录取名单,招生办公室内部召开小组讨论会。他们经常在玻璃房间的会议室了,指着投影在幕墙上的申请材料,一直到深夜一点。最后,由评审小组全体举手投票决定。

 

无论你是招生主任,还是新进来招生办公室的新人,每人都只有一票。”罗伯特说。录取的流程,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

 

媒体曾爆出这样一个段子:校园电视台采访招生主任威廉,男主持忿忿地抱怨:嘿,哥们,咱们说点实际的,难道你就不能给我们多招几个漂亮姑娘吗?艾玛-沃尔森,演哈利-波特电影那个,太漂亮了,大牌,要是招她来,你不也省得满世界跑去宣传招生吗?

 

威廉仰着头哈哈大笑,十指交叉,认真地看着对方眼睛,回答说:可是我只看才华。

 

光有漂亮和名气,没用!

为了“讨好”招生官,快递各式各样的礼物,没用!

 

与哈佛“沾亲带故”,还是没用!

罗伯特在担任招生官期间,有些申请者会在文书中提及:自己的某位亲戚曾是哈佛的荣誉学生。在罗伯特看来,这丝毫不会加分。

 

罗伯特目前担任圣斯蒂芬中学招生主任,每年帮助学校大约40名学生写推荐信。他坦白说,自己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哈佛渊源受惠。

 

我的哈佛的同事看到我的推荐信会,可能说一声:瞧!这是罗伯特的学生。仅此而已。

 

今年,圣斯蒂芬中学2名学生获得哈佛录取通知,其中一位是中国女孩,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罗伯特并没有给她写推荐信,而是另一位老师升学指导老师写的,结果进了哈佛。

 

给哈佛捐款,没用!

哈佛招生时执行的原则是,不管你是腰缠万贯的富豪,还是急需帮助的穷人,学校只考虑申请者本身素质,不对经济状况予以考虑。尽管学校非常欢迎捐款,但捐款与录取与否无关。

 

找名人写推荐,没用!

罗伯特在阅读学生文书和推荐信里,读到各式各样名人的名字,比如有人提到自己的家庭如何与泰格伍兹交往等。如果你提到的名人地位越高,你的录取几率可能越低。我们不会因为你认识名人而录取你。

 

招生官心声

 

曾经有一位哈佛教授这样说:录取招生工作有一个巨大的缺憾,因为这一切都太令人着迷,时间会过得飞快,你可能感觉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醒过神却惊讶地发现——什么,30年过去了。

 

在担任哈佛招生官的21年,罗伯特通过阅读申请材料,了解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用这种独一无二的方式了解世界和人性。

 

在这个岗位上,他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同事,后来变成很好的朋友,比如和他一样,同样本科毕业于布朗大学,后来在哈佛大学做招生官,同样获得哈佛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托马斯-汉森,如今这位好友已经成为美国最顶尖私校菲利普斯艾克赛特学院的校长。

 

他坦言,招生录取工作,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有时候,一篇文书写的精彩,马上可能把原本消极的印象大翻盘,变成积极

 

不过,他很快补充说:招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采访中,罗伯特反复强调:

 

·招生官没有神奇的钥匙。

·名校招生,没有神秘的方程式。

·获得哈佛的Offer,没有公式可循。

 

他建议家长放宽心态,不要奢望操纵录取结果。而申请学生,则需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要害怕让家长失望。

 

采访结束时,他与记者分享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无论你在哈佛,还是在密西西比的某一个不知名的大学,只要能‘留下东西’,就是好的教育。”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