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27 苏州】2018美本申请中学生全国讲师团分享会苏州首发开讲!

2018-01-19 Ivy Labs 美国常春藤教育



随着申请季落幕
又有一批学生在早申请阶段圆梦
在他们的申请过程中
如何寻找专业兴趣、发展学业竞争力?
如何设计开展课外活动?
如何针对学业和申请进行高效自我管理?
学业、申请、文书,早期规划多重要?
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升学指导资源?
家长如何参与大学申请过程?

1月27日,中信银行苏州分行携手全美最大中国中学生组织——全美私立中学中国学生联合会 (ACSPSA)、中信银行总行七年来唯一海外教育顾问——Ivy Labs Education(美国常春藤教育),特邀来自中美两地高中2018年美本早申请学生代表讲师团。来自不同教育环境背景的五位学生将受邀齐聚古城,将真实的升学声音带到苏州,为苏州地区的家长们讲述他们的美国本科申请故事。

专 家 观 点

就读上海美国学校的Michael收到斯坦福早申录取翌日,他的父亲便从朋友处收到自媒体文章转发一则,文中不吝溢美之辞,将Michael称为“数学天才”。掷地有声的赞誉如此,反倒令Michael与父母感到困惑与不公:轻描淡写的“天才”背后,藏着对个人努力的轻忽。当注意力经济占领教育生意,为孩子贴标签自然成了市场的捷径。然而,将个体成功简单平面地诠释为可复制的偶像,凝结为一则梗概、一个标签、一份名校录取,对光环笼罩下的孩子而言又何以称为公允?

如今,在准留学生父母们的朋友圈内,除了各大中介机构升学榜单广为流传外,更多是意在造星的“神话”故事。随着“吃披萨进耶鲁”、“非洲刷墙进哈佛”的故事,以及“魔方哥”、“Bra 女孩”等形象为家长们津津乐道,越来越多孩子开始追随模仿这些榜样的脚步。于是,每年暑假,都有大批学生前往非洲挖井刷墙,金陵城内更一度掀起魔方热潮。但复制丰富的安排,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移植,学生们热闹逐浪,却鲜少追溯优秀的泉源,鲜少追问标签之下,成功者如何长成独特且精彩的人。

同十年前就读顶尖公立中学、语言成绩优异、在当地博物馆做两周义工、稍作包装就便可进入耶鲁不同,如今中国井喷式的出国大潮,碰撞美国顶尖名校每年不到三位数的扩招幅度,使得中国传统评价体系下品学兼优式的优秀已不再足够,全球化选拔下,孩子们被要求做到与众不同的优异,这不再是一个暑假便可以打造的“神话故事”。培育“优异”的战线拉长了,甚至在进入高中前,就需要仔细规划,梳理未来人生。

苏州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近年渐趋多元,有办学较为成功的全球性国际学校世界联合学院(UWC)常熟校区、创新型双语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也有本土老牌公立学校苏州中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丰富的教育选择。然而,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苏州仍然具有教育视野区域化,本土资源、课程、留学市场发育成熟度较低的特点,加之外部偏颇的“升学神话”夹击,学生与父母的教育观念容易在闭门造车式的发酵下,成为升学选择的天花板。

那么,在苏州之外,不同环境下的孩子如何生长、升学?他们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除了几所以留学为主流的外国语学校外,升学环境亟待成熟的苏州还可以将目光投向这三类学校:

► 在全国范围内,升学支持、素质教育建设较为前沿的公立中学,如北京十一学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

► 近年异军突起的地区性公立、民办学校国际班,如无锡大桥实验学校、深圳中学,上海七宝中学等;

► 优秀的国际学校,如世界联合学院、上海美国学校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中的华裔和中国学生,通过全面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需要解除“外籍身份决定高录取”这一误区。

这三类学校中,不少仍在建设自己的海外升学支持渠道,资源有限,但学生仍可凭借对自身爱好难以逾越的热情充分利用身边资源,竭力争取成长的跳板。

德国教育家费希特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其首要目的并非实用主义,而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自我、主动的力量和理解、归纳的能力。在精致利己主义攫取大量年轻人与他们父母注意力的今天,我们仍旧相信,前往海外的教育选择仍旧是为了浇灌一程完整的成长,唤醒一个“大写的人”,因此,在进行留学规划选择时,我们需要屏蔽噪音矫饰,听到最真实的表达与观点,我们需要拒绝同质包装,见到更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