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什么样的中国学生才是美国校长眼里的"创造型思考者"

2014-07-15 韩博士 外滩教育

初一学生瑞回美上学,入读加州一所蓝带学校不足2个月,校长写信告知家长,瑞被选为当月的“最佳学生”。这个荣誉授予的标准是“Creative Thinker”(创造型思考者)。瑞曾在国内念小学,妈妈韩博士因为感觉到国内教育和实际能力的脱节,便中断瑞的学业,在家上学,努力引导瑞培养生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事物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在韩博士看来,这才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技能,这在加州蓝带学校的校长来信中再次得到印证。

我带儿子瑞回到加州第二天,便去办了入学手续,2月,瑞进入当地的一所学校念初一下学期。这所学校在美国加州有双重的荣誉,它是一所全美蓝勋带学校(National blue ribbon school),也是一所全加州突出的学校(California distinguished school)。

四月初,我接到一封美国校长的信,来自于瑞就读的学校。校长的信是这样写的:

“Dear Parents:

It gives me a great deal of pleasure toinform you that Ray has been selected by one of his teachers astheir Student of the Month for March.  This honor is given inrecognition of the Creative Thinker who demonstrates the life skillsof problem-solving, initiative and curiosity。

Each month the teachers are asked todesignate one of their students to receive recognition as a Studentof the Month. To win this distinction is quite an honor since ouraverage teacher teaches between 65 and 100 students each day.”

信里讲到,刚刚过去的三月份(也就是瑞在这个学校就读的第二个月),他非常荣幸地被一位任课老师挑选为“本月最佳学生”。

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因为每位老师每天要教65-100个学生。那么这个荣誉是根据什么标准授予的呢?校长信里明确地讲了,就是“Creative Thinker”——创造型思考者。到底怎样才算具有“创造型思考能力”呢?请看校长接下来的几个关键词和我的理解:

1、Life skills 强调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一种能力

2、Problem-solving 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人每时每刻在社会上都要使用的能力

3、Initiative 主动,而不是被动或无奈地面对问题,是主动看到问题并站出来解决。只有足够的人主动为社会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运转的效率才可能有所保证。

“主动”包含了“敢为天下先”。为什么要为天下先?原因和逻辑非常简单,别人已经解决的就不再是问题。

4、Curiosity 好奇心。这是创造型思考者背后的智慧源泉。没有对问题的好奇,自然不会去寻找解决方案。天下再有趣或再大的问题,都跟这样的人没关系。

虽然“具备好奇心”是每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如果后天的教育抹杀这种能力的话,智慧源泉就会逐渐枯竭,多么悲哀……所以美国的教育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这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和真谛!这种教育不仅仅属于学校,而且贯穿在每个美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生当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在国内的学校,当我和瑞的爸爸看到关键科目的老师已经脱离了教育真谛,我们毅然担当起亲力亲为教育孩子的重任。

两年半来,瑞在家自主学习的每时每刻,我们两位家长都没有懈怠过。每一个教育的环节,都必须符合一个创造型思考者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要求。某一项技能的发展慢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不要脱离教育的真谛。养成会思考的能力,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用的教育,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专业。

听起来挺难,但是我们做起来其实十分轻松,因为创造型思考者的思维模式对我们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了。

收到校长的信后,瑞在欣慰之余却透露出明显的不安:“我怎么会获得这个荣誉呢?我什么特殊的事也没有做啊。”他习惯了荣誉都是通过特殊的努力赢来的。我向孩子解释,这样一个荣誉的获得,是靠着长期的独立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训练,不会像复习功课导致好分数那么立竿见影。

瑞到底具体做了什么?这和哪科老师推荐了他有关,这样他才能回想在那门课上他做了什么突出的事情。到底是哪一科的老师挑选了瑞呢?这一直是令我们全家好奇的事儿。十几天过去了,瑞带回来了奖状,还有老师的推荐评语,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原来是核心科目(包含所有的英语和社科课)的任课老师 Mr. Wright挑选了瑞。

瑞这个年级的核心科目,由三种课(每日每种课上一节)组成。

1.Language Arts(本学期集中在新词汇的学习) 2.Reading (阅读) 3.Social studies (社会学课程,现阶段以世界历史为主)

Mr.Wright 的评语是这样写的:

Ray is full of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He is an incredibly hard worker and can solvealmostany computer issue.  Thanks for your passion for learning, Ray! Great work!

我们来看看老师评语中的关键词,还有我对它们的理解和诠释。我也会告诉大家我们到底是怎样教育瑞,他才能配得上“创造型思考者”的称号。

1.Enthusiasm and Passion (热情,这里指学习热情) 2.Incredibly hard worker (勤奋得不可思议) 3.Creativity. Solve almost any computer issue (创造力,能解决几乎各种电脑问题)。

美国非常强调学习热情,因为没有学习热情,学生只是“被填鸭”,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不过,到底怎么样教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热情呢?这在任何历史时期,对任何国家的学校和老师都是挑战,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见识过几种教育流派的实践。近现代,胡适大师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实践中学”的思想基本主导了美国教育界。于是乎,每个学科都一定有“做项目”这样一回事。在实践中学,团队一起做项目,确实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又可以帮助锻炼团队精神。问题是,从小学到中学,项目做了不少了,为什么还是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学习热情呢?美国教育界也在自省。

事实上,建立学习方面的兴趣,仅仅依靠课堂上“做项目”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在一起“做项目”的时候,热热闹闹,孩子喜欢,肯学些东西。可是当没有人陪伴的时候呢?才是真正考验学习热情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学不下去、学不进去的。有些孩子习惯了热闹亢奋的课堂后,更不适应安安静静的学习。可是达到亢奋的剂量需求却越来越高,最终教师会被逼到没有招数的境地。所以,虽然“做项目”的大方向并没有错,但是它在培养学习热情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做项目”式的学习,还需要任课老师掌握课堂节奏的“度”。

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它的手法一定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那么,到底具体什么样的手法才是有效的手法呢?产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到底在哪里呢?产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很大一部分在于和“热情”听起来相反的“沉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踏实”。一个人能坐得住,沉下来,读得进去书,好书中自然会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怎能没有热情呢?但是如果坐不住,书再有意思,都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天生再聪明的孩子,坐不下来,学不进去,考试成绩也好不了。

美国的好学校里,到底使用了什么手法帮助孩子坐下来呢?比较重要的是强调阅读。老师上课会导读,而且作业的很大一部分是课外阅读。但是,他们指定的阅读量其实还远远不够。比如瑞在美国小学的作业阅读量是每天三十分钟。这个量是“扫盲至中等水平的量”,不是培养未来高级知识分子的阅读量。靠这种量,孩子不可能从“坐不住”到“坐得住”。但在国内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呢?连个“扫盲阅读量”都没有!

听听我的英语班学生们是怎么讲述他们在各自的国内学校的经历吧。上学期,我问中级班的孩子们,学校有没有阅读室和阅读课。

我的小班学生来自几个不同的学校。A校的学生说:阅读室好像有,不过只给参观用,不知在哪儿。B校的学生说,我们也有阅读室,不过从来不给学生用,我经常溜进去把书拿出来读。C校的学生带着小幽默慢条斯理地说了,我们前半学期共有两次阅读课。第一次课找座位;第二次课坐座位。我问,怎么会需要整堂课找座位或坐座位呢?学生答,因为我们有十个班。第一次课,十个班都找到座位,就下课了。第二次课,十个班都坐完座位,又下课了。那我问,先坐下来的同学呢,干什么?学生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许干哪(发呆)。我问,不许静静地看书吗?孩子答,不许。原来半学期过去,孩子在学校阅读室还没摸到过一本书哪!

顺便要说一下,孩子们绝对是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的,上面提到的那些学校太过头的不make sense的做法,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看法的。这些都会让他们减少对学校和老师的尊重。

而在加州的这所学校,瑞的学习热情,Mr.Wright 刚接触他时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和我对此做过交流。

Mr.Wright 在信中说,瑞的勤奋不可思议。可是瑞觉得他勤奋吗?肯定没有,瑞只是觉得轻轻松松地做了该做的而已。那么为什么Mr.Wright 要说不可思议呢,那是因为和一般同学比。

他们的英语学习有“每日一词”这一项,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生词。瑞掌握得非常好,测验都是100分。但是有次测验的时候,突然把上学期的70个每日一词,也拿过来考了。我们上学期不在美国,瑞从没见过这个单子,对此他深感不安。我说,这好办,和老师要一下这个单子,我们自己补一下不就完了嘛。于是乎,瑞要了单子,一个晚上就熟悉了这个单子!我一丁点儿都没管,只是经常提醒他学习时间久了,可以休息一下。

接下来,他又经常复习,就等着考100分了。下次一考,咦,老师一看:怎么这么短时间瑞就把上学期那70个生词全掌握了,考了100分!老师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嘛。瑞的学习效率和一般同学有很大区别。对老师来说,这算是瑞独立应对的一个特殊挑战,他独立解决了一个别的同学都不需要面对的问题!

看了老师关于瑞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评语,我们询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原来,教室里有很多苹果电脑和IPAD,不免产生一些技术支持的需要,而瑞也算是这方面的一个高手。

IT 支持不时要用到一些“trouble- shooting”技能,这些技能和科学家、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最基本能力一致,都是属于科学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要经历“建立假说(假设问题出在哪里)——用实验或设计来验证假说——获得结果——修改假说或实验设计——再获得结果——再修改假说或实验设计……直至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这属于国际各行各业高端人才必备的科学思维训练,不管是硅谷的高科技创新还是华尔街的金融分析。不过,在十二岁这个阶段,即使是在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美国——贯彻杜威的“在实践中学习”的美国,绝大多数学校里还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训练。科学课的好老师,也就是让孩子多动动手做点机械小东西而已。

而瑞呢,因为我们家长懂得这种训练的通用性和重要性,在家里还有我的培训营,大胆放手让他独立地作IT支持,从而在实践中获得了这方面的能力。有意思的是,我们偶然发现,瑞在“百度知道平台”上管理着一个回答苹果技术问题的团队,而且自己独立制订了团员的招聘、绩效考核还有解聘标准。当我和瑞爸爸无意中看到这些,只有偷着笑的份儿。

瑞毕竟是个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能化在回答问题上,不过他依然保持着全中国前五十来名苹果IPAD达人的水平,据说主要因为回答的采纳率很高。

两年前,瑞因祸得福地回到家里自主学习。今天,我们把瑞放回到美国学校一个学期。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他在强调创造型思维的美国学校里,因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老师的挑选和学校的表彰。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鼓励更多的学生达到这个目标。

Add Comment

Comments (0)

×
×
×
×
Link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